写作即言说,说出你耳中所闻、眼前所见、内心所想;写作即对话,与你的内心、你的读者、你的周遭。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运用于写作,也可以说“我写故我在”。写作本质上就是“与自我的对话”,是“来自一口深井底部的召唤”,文字是人存在于世间的证据。以对话的方式连接自我,帮助自己觉察到正在体验的生命,文字会编织出一条小径,让我们在这条小径上与自己相逢、相知、相守。这条小径穿过幽谷、通往旷野,那一路的跫
【编者按】 “电子仓鼠”现象,又称为数字囤积。“电子仓鼠”是指那些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大量囤积待学习的课程、待练的健身教程、待看的剧和书,以及相册里数不清的截图等资源的人。他们将这些资源保存在收藏夹、云盘等地方,但往往不知道何时能派上用场,或者囤积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无法全部消化。这种行为模式类似于仓鼠囤积食物的行为,因此被称为“电子仓鼠”。 你是一只“电子仓鼠”吗?关于“电子仓鼠”现象,你
有人说:“与其浮躁做完一堆事,不如耐心做好一件事。”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接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可当大量资源向我们迎面袭来时,想要掌握全部信息的执念让我们成为一只只“电子仓鼠”,拼命地搬运、存储,却无法消化、吸收,最终一无所获。是以,与其全盘接受,不如从中精简,让“深水是静默”的淡然平复内心的焦躁。 诚然,数字化便利了收藏,更易沉淀情感和回忆、寄托与依恋,让人化身为数字空间中的
年前堂弟问我什么是“乡愁”,关于“乡愁”的解读,我依稀记得收藏过很多类似的内容,却从未好好看过。我支支吾吾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和他一道翻查起手机。他皱着眉看了许久,最终还是忍不住发问:“哥,你收藏不少,能找到不?要不你直接通俗点讲给我听吧!”我有些窘迫,硬着头皮继续在各种资料中穿梭,企图从中寻找答案,最终在一堆凌乱的数据中看到横七竖八地写着四个大字:“电子仓鼠”。 诚然,在数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在信息的洪流间浮沉,信息的过载让人来不及揣摩,就淹没在了新一轮如潮水般的信息中。用“储存”代替“消化”,于是我们慢慢成为在囤积物的夹缝间生存的“电子仓鼠”。 在我看来,“电子仓鼠”是用“囤积”来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和情绪代偿,以填满内心无所适从的空虚,也给未来的另一个自我赋予希望。只不过常常画地为牢,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数字囤积癖”固然有外界原因,但更多源于人们内心的一种收藏本能,类似收藏
现代人总喜欢把当下的生活比作“在路上”,意指不断前进的忙碌。仓鼠以其令人瞠目的囤粮能力而为世人熟知,因而对于那些与这个奇妙物种拥有雷同属性的“电子仓鼠”们,“生活在收集之路上”不失为一种形象的概括。 动物囤粮本不是一件多么稀罕的事,仓鼠的反常在于“过度”,白白浪费大量气力囤积这辈子可能都用不上的粮食。其根源是仓鼠无力与鸟雀等掠夺者抗衡,囤粮实际上是对这一缺陷的代偿。“电子仓鼠”行为背后的逻辑大抵
三指下滑、双击屏幕、截屏录屏,是否已成为你的下意识动作?下载、收藏,是否是你每天不断重复的过程?不知不觉间,无数照片、视频、书籍填满了你的内存,于是,又一只“电子仓鼠”产生了。 不论是自然界的仓鼠,还是饲养的宠物仓鼠,囤食行为仿佛是它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吃得滚圆,也仍藏得满仓,发霉变质自是难免。而囿于无限信息资源的我们,也似乎逐渐变成一只靠本能行动的仓鼠了,那些保存下来,仿佛尽有妙用的资源,还是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很难不成为一只“电子仓鼠”,大家的区别无非是“粮仓”的大小和规整程度如何。假如我们有机会去研究一个人的“粮仓”,我想基本可以为这只“仓鼠”画像——他的癖好与特长是什么,他有怎样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当我自问为何要“囤粮”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关于“饥渴”的记忆。我长在大西北,六岁之前未曾出过大山,整日与牛羊为伍,不知读书为何物。在就读县城高中之前,并不记得见过什么书店,接触
诵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忽然对文下注释“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产生了难以释怀的莫名感伤。一幅沧桑的地图,仿佛在我眼前徐徐摊开,记忆的火车在历史的铁轨上开始奔驰…… 南京之痛 第一站,南京。这个中国近现代史上被反复描摹的重大坐标,纵然把六朝古都的繁华尽敛,也无法打消觊觎者的贪婪。滔滔的扬子江,高高的古城墙,悠悠的中华门,未能阻挡虎豹豺狼的肆虐。古老的城池,如人间炼狱;泱泱中华,那时摆不下
霞光透过窗棂,晚风带走了白日在我身上留下的余温。风拂过,吹动梁上的六角铜铃,丁零、丁零零,此起彼伏。 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送走了仲夏的骄阳,吹谢了昨日的百花,连坚硬的石灰也在它的轻抚下变得松脆。我四下望了望,又有几块白灰从我身上脱落,在地上碎成齑粉,留下碗口大的窟窿,露出了里面深灰的墙体。不过幸运的是左侧的那半首诗倒是耐久,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只是泛潮时褪了些墨色,如今依旧清晰可见。 酒家
生而为人,谁会没有自己的生活?但若像蜉蝣,浑浑噩噩、懵懵懂懂,只是白白地来天地间走一遭,那就辜负了“人”的称谓。作为一个人,他不仅要生活,更应“深”活。 “深”活,是深情地活。生就是活,活着本身就是万般幸运的事。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生物,首先就在于人有丰富的情感。天地既生我以形,又赋我以情,我们自然应该以与生俱来的丰富情感晕染天地万物,让它们绘出更加多彩的生活画卷。生活可以平淡,但不能无味,而这“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洋洋洒洒,涤荡过无数春秋。在时代发展的惊涛骇浪中,唯有坚信外物为辅,事在人为,才能冲好生命的巨浪,乘风破浪,万里远航。 冲浪,作为一项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项目,曾以其苛刻条件将一般人拒之门外。冲浪者不仅需要借助外界海浪的力量,顺势而为,还需具备极强的身体素质与坚定意志,才能在浪潮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借外物之势,明自身所限 有作家曾言:“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
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地来,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地去。孤独是人生旅途中无可避免的体验,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考验。而我想分享的,便是一部以“孤独”著称的书——《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一本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虽然它的作者马尔克斯并不承认这一点。因为他所记述的,都是他的耳闻目睹、亲身经历,是拉丁美洲的真实历史。 丽贝卡匪夷所思的糟糕习性,揭示了部分人民缺乏食物而只能寻找泥土充饥的吃土症;奥雷里亚诺·布恩
世界是一个盛大而又瑰丽的舞台。无论是谁,在生活的聚光灯下,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独舞。这固然可以展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多元与奇异,可在众声喧哗的当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与友共舞,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的力量,足以超越时空的桎梏,来到正当困顿的你的身边。人生有时如乘舟浮于海,当大风骤起,樯帆濒危,此时一人之力往往轻微,而挚友则会是助你稳住舟船的好手,为你“万里写入胸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但人人不一定都能交到挚友。朋友贵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个很值得当代青年思考的生活命题。手机扫一扫、摇
【热点速递】 1.近几个月,“China Travel中国游”频频登上海外网络热榜。这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一系列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洋博主”来到东方。外国博主们把镜头对准中国的大街小巷,在他们的视频中,中国人平凡而真实,中华文化可观又可感,视频标题的高频词汇通常是“出乎意料”“从未想到”,外国网友的评论中充满了对中国的向往,中华文化实现了逆向输出。 2.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国产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
蓝和白,如两个江南女子,在雨后的青石板路上遇见,眉眼玲珑,身姿娉婷,气质沉静。在这样的静气里,时间是有温度、有色彩的。它微微发凉,带着沉淀的蓝。 在卢宅“非遗”街区百工馆,我遇见了陈亚莉老师的“青沐坊”,遇见了蓝印花布,遇见了旧时光里的宁静与美好。 小时候,家家都有荷花被。我就是盖着蓝底白花的荷花被过冬的。在东阳坊间,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精心准备的蓝印花布做的荷花被,带上母亲对婚姻美满的祝
浙江省德清县第一中学副书记,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副校长、学部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德清县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育厅第三批“浙派名师”培养对象。 在无尽的书的宇宙中,每一本好书都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引领我们穿越黑暗,探索未知的奥秘。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颗格外耀眼、能点亮青春心灵的星辰——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曹文轩曾经将天下的书分成两种:一种是用来给孩子“打精神底子”
二十年前,还未出现微信。我在另外一所学校担任语文组长,一天,涂国文先生给我QQ留言:“建松兄,我带队来你校搞一次活动如何?”涂老师写诗,担任《作文新天地》主编。我们偶遇于一次诗歌活动,聊了一会儿可能不太精彩的天后(我很拘谨),互留QQ号码。那时我兼任校文学社指导老师,也写点诗歌。在文学退潮时节依旧沉浸于文学之海的戴眼镜的两个老青年,就有了共同话题。也许是这个原因,来自杭州大城市的涂主编,就忽然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