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金宜悠 答=汪 元 from 问题星球 问: 最近身边总有人问我,暑假有什么打算。当我说自己只想过一个无所事事的暑假时,他们总会露出无比嫌弃的表情。我妈已经帮我排了一堆“日程”,还总叫我别浪费时间。我就想问,我怎么就不能拥有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暑假到底该怎么过? 答: 我和小编们交流了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个夏天,大家的答案出奇地一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那个假期集结了所
策 划 [/] 本刊编辑部 统 筹 [/] 许淑瑶 俞盈盈 沈怡清 舒玲玲 实习记者 [/] 郑璐瑶 翁灵龙 夏妍婧 廖钗勤 韩 政 胡 琳 学生记者 [/] 童 言 李宣伊 杨子瑜 王沈伟 秦艺铭 周婷婷 冯紫妍 赵昱洁 指导老师 [/] 陈丽珍 胡媛媛 吴丽娜 尹 宏 方露晨 滕卢涛 学校支持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宁波市北仑区 顾国和外国语学校
“轧马路”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常常选择在马路上漫步,边走边交流心声。“轧”字意味着人们来回不断地走,仿佛将马路都轧实了。后来,“轧马路”慢慢地演变成了谈恋爱、交朋友的同义词。在那个特定年代,“轧马路”是年轻人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种方式。
“溜达”是北方话,指散步、闲走,偶尔也写作“蹓跶”。“溜”字有滑行的意思,给人以轻盈、流畅的感觉;“达”字则带有到达的意味。两个字结合起来,随意漫游、轻松自由的状态不言而喻。
“遛弯儿”是北京官话。在过去,北京城内大多数居民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或者务农,平日里工作较为繁重,只有在休息时间才有机会进行闲适的活动,“遛弯儿”便成了老北京人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遛弯儿,就是随便走走,它不像书面语那般正统,听上去既亲切又俏皮。你仿佛可以看见茶余饭后院子里的大爷摇着蒲扇笑吟吟地问你:“遛弯儿去啊?”
散步这一活动,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名士们常服用一种名为“五石散”的药物,这种药物含有毒性,服下后会使人全身发热,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人们需要行走以散发药性,于是就有了“行散”“行药”的说法。五石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这种行散的方式却保留至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散步有助于消化、舒缓压力,是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漫游”指随意游玩,最早出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一》:“渊深不测,实为灵异。先后漫游者,多罹其毙。”古时的游历即可看作漫游,读书人至弱冠,便有外出游历的习惯,这个过程是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实写照。譬如李白24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近乎持续了其一生。作为现代休闲方式的漫游,以自发、短途、散漫、无目的为特点,更加注重身体的体验与节奏。
“徒步”指步行,在《后汉书·徐稺传》中就有“稺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的记载。在古时,徒步亦有平民的意思,因当时的平民出行无车,只能步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徒步的词义则固定为步行。今天,徒步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彰显了人们亲近自然、追求健康生活的态度。
City Walk源于英国伦敦的“London Walk”,是一种在城市里自由漫步或探寻特色景观路线的方式,在中文里可解释为“城市漫步”,它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其内含的“漫步哲学”。City Walk鼓励你以自己的兴趣、节奏来自由探索城市,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区、静谧的历史老街,还是文艺气息浓厚的艺术区、当地人钟爱的小众秘境,都能一一探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让你更接地气地认知一座城市。集旅行、文化
微旅行的精髓就在于“微”字,它指短小的旅行,具有即时性、近距离、轻松游、短时间、慢体验、低成本等特点。这是一种随性洒脱的旅行方式,不需要长时间的精心计划和刻意安排,它通常只持续几天或者一天,甚至几小时,说走就走。微旅行的舞台无处不在,它可以是附近城镇里一条古朴的小巷,也可以是家门口那个被忽视已久的公园,还可以是骑着单车四处游荡时遇到的风景。微旅行是一种对身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发现,为我们忙碌的生
图 [/] 朱大凤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在人类群星闪耀的历史长河中,亚里士多德一定是绕不开的名人。被哲学家光环所掩盖的是,他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文学、经济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的造诣。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建了自己的学校——吕克昂学园,并在那里教书12年之久。他的教学场所不在教室里,而是在广阔的天地间。他带学生们漫步于走廊和花园,在行走
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颗种子。它与少年的身体一同漫游,随着脚步的累积,这颗神奇的种子,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灵敏而丰盛的感官与思想之树。它悄悄反哺着少年,带来欣喜、放松、惊奇、自由……以及一种难以名状却又无比坚定的力量。 在台州市黄岩区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座谈时,一个名叫杨梦园的女生带着颤音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个不擅交际的人。我的生命基本上都徘徊在黄岩这边。因为原生家庭,我真的很内
还有三周就是四科联赛了。 我和一月站在门口闲聊。墙壁上“拼一载,搏无悔”六个字被阳光照得金灿灿的,又照到我们身上。估摸着时间尚早,我提议下楼去走走。 暂时逃离了二次函数,我们就像孙悟空翻出了如来的掌心,闯入一片浩瀚天地。 我们沿着学校的中心大道,一步一步,走得极慢,就像一个人在细嚼慢咽。脚下的银杏叶发出簌簌的声响,把我们的脚步融入了秋天的呼吸。天刚下过雨,抬头就能看见明黄色的
阳 邓予涵(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绵竹初级中学) 《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晒太阳》,是父亲经常听的一首歌。 剧烈的寒潮过后,天气变得暖和起来。爷爷去世快三周年了,想到奶奶还未完全从悲伤中走出来,我便趁着周末,陪着奶奶到苏绵公园散步。 这是一座由江苏省对口援建的公园。踏入公园正门,两旁的银杏树叶在空中翩跹起舞,散落一地金黄,为冬天这幅画卷渲染了色彩。公园自然不是满园芳香,但一些不知名的黄色花
落日照着大沙河,水波缓缓。我戴着耳机,漫无目的地在河边走着,不时看向天边的白鸥。 我爱这里的清新,这里的人情,这里的奇遇。 河岸书屋——手账本 河岸沙池边有个名叫“环形树屋”的书屋,我是书屋的志愿者。当好奇的孩子推开书屋的门想一探究竟时,我便会领着他们去阅读。 那天,在书屋的角落里,一个小女孩安静地在本子上贴贴纸。我随口问道:“你在做手账吗?”小女孩两眼放光,很开心地回答:
哪里最宜微旅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养育我们的家乡。每个城市、每个小镇、每个村庄,都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肌理,为我们的微旅行路线设计提供了无穷的灵感空间——比如“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州。怎么解锁家乡的微旅行?杭州的小伙伴先来打个样!
西湖骑行虽然惬意,不过也有着传说中的“鬼见愁”——拥有六座桥的杨公堤。 第一座桥并不陡峭,我用力蹬了几下脚踏板,自行车便像过山车一样冲过了桥顶。我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爽了!自行车从高处冲下,风呼啸着掠过我的脸颊,带来丝丝凉意。我接连冲过了第二座、第三座桥,这片林荫道仿佛成了我的主场。 在第四座桥前,我感到了些许吃力。我铆足了劲,经过一番努力才骑到了坡顶。然而,接下来映在眼前的却是
在宝石山拾级而上,我遇见了多个身着不同年代服装的人。我好像跨越了格林威治,时间的指针往回拨动,让我穿越到不同时代。 山脚边有一家卖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店铺,我看到几个穿着汉服的大学生模样的男生女生。一个眉眼间都是温柔的女生主动和我打招呼,向我介绍折扇和羽扇。我笑着问道:“哥哥姐姐们今天盛装来到西湖,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缘由吧?”一个高个子的男生接话:“我们今天穿成这样,是为了融入南宋古都的氛围
“不如乘摇橹船去烟水渔庄吧!”父亲提议道,我们一致赞同。 乘摇橹船,在这千年的绿中穿行,别有一番韵味。船过水狭之处,光影婆娑,绿意扑面而来。这是一种清新的醉,我从未乘船于西溪,从未如此近地感受真正的自然。船至开阔处,水波荡漾,一两只鸟儿飞过,这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风吹过,小风铃随着摇橹船的摆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夕阳从山的那头慢慢落下去。炊烟升起来了,它在树间草隙中飘舞着,无声无息。随
我去小河直街的那天,坐的是公交车。折射的日光在车内一跳一跳地穿过。晴朗的春日,天空格外蓝。 抵达目的地时,我沉默了一下——整条街上都挂着“歇业中”的告示牌——来得太早了,那就随便走走吧。我踩着小角落的台阶下去,直通到河沿,石台下就是透亮的河水。头顶的柳树垂下枝叶,水流在石头上打圈儿。岸边爬过一只小青蟹,在我的轻呼中跑没了影。河边的建筑保存得很好,白墙灰瓦,杂草和苔藓从缝隙中探头,木质窗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淅淅沥沥的雨水打在青石板小路上,斜织成了一层薄薄的雾。我站在横亘大运河的拱宸桥上,俯瞰那汹涌的波涛,波光粼粼,光影斑斑。随着人群向下走去,我找了一家茶馆,靠在窗边,静静地欣赏大运河的美。 窗外人来人往,茶香肆意蔓延,富含宋韵气息的旗帜随风飘扬,孩童的嬉笑声不绝于耳。远处的货轮“呜呜”驶来,满载货物。路边的小贩涨红了脸高声吆喝着,人群熙熙攘攘,石
肢体律动的感知,舌尖舒展的味觉,脑内渺远的哲思,心中切近的情绪……一个人的“微旅行”,也能生发出一个“微宇宙”。
从长江路地铁口下来,我被低垂枝头的青梅吸引,“误闯”进那片宁静。 乍一看,这里似乎只是一块草地,不动声色地考验着人们的好奇心。踏入其中,高低起伏,没有路,只有浅浅的人踩过的痕迹。再往里走,几棵高大的绿树相互掩映。在这之间,一个路口连着一座木桥,栏杆摸上去还有些许潮湿。桥下波光粼粼,过了小桥,映入眼帘的又是一大片空地。明明公园就在旁边,不远处就是繁华热闹的商场,这里却分外静谧。 我打开
大年初二那天,天气很好。我和弟弟去看了电影《熊出没·逆转时空》。《熊出没》系列,我从4岁看到了14岁,感慨万分。走在小巷里时,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去爬山吧! 这念头来得莫名,却很真切。山是我透过房间窗户看到的那一座。幼时我就注意到它了,却忧心于山高路远,故一直未能成行。在小小的房间里,是压抑的学习生活,而看着那座山,成了我的解压方式之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去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到东江湖的时候,已是黄昏。夜色下的东江湖黑漆漆的,星星点点地倒映着岸上高楼的灯光。我蹲在岸边,用指尖轻轻地划水,略有凉意,水的质地像丝绸一样光滑。 沿着岸边继续走,我的脚踝突然感受到了清冷的风。低头看,居然是雾!再抬眼,灰色的雾从湖面弥漫开来,往夜空旋转升腾。它们随风变幻,时而撒欢奔跑,时而闲庭信步,越聚越多,最后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所有人兴奋极了,冲进雾里蹦跳尖叫,像疯子一样挥手拨雾、
繁花似锦的云南春天,说的就是“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周六如约而至,冲锋衣、防晒帽、小背包,一个也不能少,一支支队伍整整齐齐地向着目的地出发了。 他们为了沿途美好的风景而出发,为了健康的体魄而出发;而我,为了目的地的各色小吃而出发! 牛奶小镇的凉米线小摊可不是天天有,只有每周六赶集的时候,你才能大饱口福。这是农村的大集,草药、凉席、菜苗、水果、本地猪肉、宠物小鸟……应有尽
是风,在我耳边呼啸。鬼使神差下,我骑着自行车,追着风,向着老街上儿时的旧居驶去。 午后的阳光松散地笼着老北仑的街区,我循着模糊的记忆,来到社区里的老戏台。此刻,台上的演员闲散地表演着,台下只有零星几个老人。回想从前,老戏台可谓人头攒动,看京剧也是我童年的一大乐事。与伙伴相约,和大人软磨硬泡,换来夏夜与街坊一起看京剧的机会。曾经高大辉煌的戏台变得破败,油漆脱落,梁木发霉。眼前之景与记忆慢慢重
夕阳的光辉温柔地洒落,我眯起双眼,感受眼前那一片色彩明快的云霞。山路上,我们起伏辗转,下山,停顿,再上山,似生命中的波折,汇成一条自由而不规则的波浪线。 当暮色渐渐拉上帷幕,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露营地。山脚有公园和游乐场,但深山中有的只是一片宁静。夜色渐浓,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如同黑夜里的探险者。此刻,我仿佛脱离了尘世,只是纯粹地存在于宇宙中。 深山中的银河更显其本色,它像是一条迷雾中
小编在与本刊学生记者团聊“微旅行”这期话题时,学生记者童言指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City Walk这个词原本是指在城市里随性地走,但它以英文的形式火爆出圈。不能否认,人们在心态上多少会追求一点比较虚的东西。现代人的压力确实很大,一方面,City Walk满足了人们追求松弛感的心理需求,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有虚荣的成分在里面,人们创造出松弛的假象,从而彰显自己提高了档次。” 顺着这个话
当少年的身躯日益结实强壮,当心中的大树越发枝繁叶茂,有了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加持”,探索附近的触角,就会变得更敏锐、更自由、更独到。 此时的微旅行,也许是基于自身的职业洞察,比如,一名建筑师化身外卖小哥后看到了街道店铺的另一面;也许是大胆的跨界之旅,比如,一名教建筑设计的大学老师总是跑进昆虫王国“吃瓜”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专业和兴趣的融会贯通,比如,一位考古学教授能从汤包、烤鸭、麻辣烫
我出生在苏北的一座小城,从城南走到城北只需20分钟。在那里,步行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出行问题,自行车是极实用的交通工具。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经历,我不太适应大城市的生活。矛盾的是,现在我生活在上海——中国超大的城市之一。 如果把我小时候居住的城市叠放在上海的地图上,可能只有三五个街区那么大。刚来上海的时候,我特别不习惯。为了见朋友,有时我要坐一个多小时地铁,穿越半个城市,这个过程让
小时候,谁还没好奇或无聊地观察过小虫子呢?可长大后,我们对它们变得漠不关心,甚至会感到害怕和厌恶。其实昆虫并没有变,变的是我们看待自然的目光。若你走进它们的世界,就会发现,每只小虫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有它们种族的史诗。 那么,要观察昆虫,是不是得在生机盎然的野外呢?非也。大自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高山和雨林,它就在我们脚下。所以,在没有绿色的地方,我也能找到观察昆虫的乐趣,譬如建筑物的墙
『蒸笼的历史有七千年』『两万年前的广西人就吃螺蛳』『香酥鸭是光绪皇帝发明的光绪皇帝是一个真正的吃货』你或许在短视频里刷到过我在街头巷尾一边探店一边进行美食考古 我今年五十五岁,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一直在和考古打交道,直到去年我才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体验——美食探店。从考古教授化身成美食探店博主,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的缘由。 其一是有趣。我前几年看过一本书,是由我导师的导师、美
很多时候,我们像水里的鱼,生活在熟悉和惯常中,被一种确定的秩序和意义之网包裹着。但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产生好奇,打破常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之外,有哪些未知正在发生呢?艺术家刘耀华决定开启一趟,哦不对,是两趟未知之旅。 2018年,我做了一个艺术项目叫“失踪”。当时,一个叫“移动美术馆”的机构邀请我来做这个项目。所谓的“移动美术馆”,就是一辆黑色的防爆车。机构给这辆防爆车冠
《上海文学散步》 /作者:蒋 俭 这是文气孕育的上海,一群文化名人曾经在此振臂论时事,提笔兴国文,新鲜的油墨味道泛开,流淌出一条条中国文学的脉络:北外滩上,郁达夫流连在《春风沉醉的晚上》;复兴中路上,《围城》犀利的幽默破纸而出;愚园路上,茅盾开启《子夜》的序幕……从人文地理的视角出发,重走一座城市,像捡拾散落的珍珠一样串起过去的故事,街巷墙头那些故人徘徊的倩影,正在拉开一场非同凡响的城市徒步
问=中学生天地 马=马惠娣 休闲竟然也能成为一门学科?尽管这在国内仍是一个冷门专业,但休闲这门学问,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联系到国内休闲学的开拓者马惠娣老师时,她看到小编的微信个人签名写的是“我们迎来了无数的主义,直到我们彻底没有了主意”,便回复我:“让你再迎接一个主义——休闲主义,你便有了主意。” 这也是马老师的人生状态:“休闲在我的身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是我做人、做事、
图 [/] 田 宇 无论是自然的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还是人类的筚路蓝缕、改天换地,世界充满了各种值得赞叹的创造之力。而与创造之力相伴的,则是混沌初开以来的审美之韵,力与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彼此交融,内涵隽永。 世界因力而变,世界因韵而美。 浩渺苍茫的东海碧波,奔流向前的钱江大潮,巍峨绵延的浙江群山……千百年来,人们向自然致以最深沉的歌咏和礼赞,品味和传承跨越时空的山水之韵。
他走出考场时,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也许他能上个普高,也许不能。隔壁就是职校,也许那才是他的归宿。 他失魂落魄地走着,一脚深,一脚浅。 六月的天是炎热的,周围的人是躁动的。热风拂在他脸上,竟有几分刀割之意。他就像热锅里的一块冰渣,也许很快就会融化。 回到家,他向父母问过好,什么也没说,就进了房间。 他关好门,拉上帘——好像这样就把父母的叹息、老师的关心、前程的
远山如黛,霞光如织,仿佛大自然亲手编织的梦幻绸缎,轻轻覆盖在蜿蜒起伏的丘陵之上。天空中那依依不舍的夕阳,与我脚下轻盈的节拍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在这温柔的天地间,我与时间赛跑,每一步都踏出了青春的激昂与不羁。 曾几何时,我对跑步这项运动避之不及。而今,在灰色公路与赤红跑道的交响乐中,我竟开始享受发泡鞋底轻踏路面的那份从容与自在。无论是在炽热的太阳下,还是在清冷的星光下,汗流浃背的我哪怕累
力与韵的交响,江潮与池水的对话,青春恰似那肆意奔放与纯真宁静的双重奏。身处青春洪流的少年,如何在狂放不羁与宁静致远间寻得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青春的答案,如同被掩埋在滩涂中的珍珠,等待着潮起潮落,悄然揭开其神秘面纱。 江潮涌动,激情的乐章 “听说钱塘潮特别壮观,我们去看一次吧!” 青春为何物?它何时到来?对我而言,青春如同久闻其名的钱江潮水,满载着未知与期待。它既是书中描绘
当城市五彩的烟花映满天空之时,远方家乡的大山里缓缓升起了缕缕炊烟。 今年春节与我们相遇得较晚,持续多日的阴霾终于在爆竹声中烟消云散。阔别三年,我重新踏上了那片熟悉而温暖的土地。小草缓缓吐出新芽,梅花在枝头肆意绽放。与亲朋好友的重逢与叙旧,让我的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 在岁岁平安的爆竹祈福声中步入龙年新春,祖母告诉我,大年初一一大早,要带我去村口体验那久违的打年糕。
滚滚而来的钱塘江潮水,承载着“浙”里人一代又一代的韵味与风土人情,更是“浙”里江南独有的力与韵,与时代共生。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我的心愈加滚烫,愈加热血。潮汐不止,心不息。不承想,吹起的或许不仅仅是万卷浪潮,更是那翻滚在无数岁月里写不完、道不尽的青春。热烈的风瞬息万千,吹绿了世俗的荒原,少年和青春碰撞相见,写下最华丽的诗篇。韶华不眠,山海不倦…… 潮起,青春第一课
车窗外是浓稠的夜色,混杂交错的声音不停灌入耳朵:电话中传来的争论、车轮碾压路面的声音、心脏撞击胸腔的声音…… 这是四月最普通的一个夜晚,我本该抱着枕头香甜入梦。 但这宁静被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打破,夜色被撕裂,又被悲伤填满。一切都太过意外,我只能从零星几个字眼中捕捉到致使秩序被打破的原因——外婆不大好了。 父亲坐在驾驶位上,双手搭着方向盘看不出什么情绪。他沉默着,车内的大姨和母
“恭喜H市代表队‘鲲鹏破浪’队赢得B省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主持人洪亮的声音响彻游泳馆,场馆内掌声雷动,夹杂着激动的尖叫声。 四个青涩少年仿佛尚未抖落身上的水珠,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领奖台,他们的身影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正值十五六岁花季的少年们,个个散发着熠熠光彩。而对于“鲲鹏破浪”游泳队而言,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启幕…… 海滨之城H市的夏日傍晚,空气中弥漫着海鲜
钱塘潮涌,掬一股张扬之力娓娓入画; 翰墨丹青,换一抹含蓄之韵深深挥毫。 恰似波涛流转,画帖尤美,墨下生花,“啪嗒”一声坠下,一缕香飘,一浪绽放。墨韵如诗的青春年华便与钱塘潮涌携手并肩,款款而至。 若论我与国画的初次邂逅,可能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艺术淳然古朴的倾慕和对水墨画淡雅宁静、意蕴悠长的着迷。但当真正庄重而严肃地提笔挥毫时,少年的我仿佛变回了蹒跚学步的小孩,这成长的进程是一步
回 忆 “唰”的一声,我展臂,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干脆利落地将羽毛球击打回对面。白色的羽翼挣脱重力,直直从网上划过,球头在网上旋转半圈,轻盈地翻滚至对面。我知道,我赢了。 坐到休息的长凳上与“对手”吹嘘我的高光时刻,“对手”笑得很开心,喘着粗气对我说:“看来你回来了。”我转头答:“我从来没有离开。” 我们在羽毛球场地上由快到慢,变奏似的挑、跳、拉,不断调整站位,在对方失误时乘机进攻
在嘉靖二十三年的一个冬天,吏部侍郎李岱告老还乡。时间缓缓挪过,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坐在窗边,窗外月色凄寒,院里的池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月光反射出一片刺眼的亮,映入他的眼帘。他一怔,这场面似曾相识。随后,故人和他讲的一个故事在记忆的网里浮现。 有一朵小浪花,它生下来就被告知要努力成为潮,只有潮才能达到人生中的大海。身边的每一朵浪花都踏上了前行向海的道路,熙熙攘攘一刻不停地奔流过大地。但在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我最欣赏被誉为“国球”的乒乓。我既叹其刚柔相济的力量美学,也叹其韵致翩翩的灵活善变。 力与韵,是乒乓球的精华所在。想要打败对手,唯有“脚到、手到、心到”,那制胜一球方能从你来我往的相持拉锯中惊天般鹊起,锋芒毕露。 不知其义,则不明其理,我们不妨先谈谈何谓“脚到”。 顾名思义,“脚到”是双脚的落位,是灵动成韵的移动步法。打乒乓球时,一个人的脚步越灵活,站位越准
在元宇宙的广袤天地里,我化身为一位自由翱翔的游吟诗人,背着我的吉他,踏上了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之旅。 元宇宙的世界变幻无穷,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我想不到的无尽惊喜和神秘。在元宇宙中,每个人都能设置自己的初始属性,分为“力值”与“韵值”。我的“力值”与“韵值”就如同我的双翼,赋予了我独特的魅力。我的“力值”便是感染力,它让我的音乐和诗歌更具魅力。我拨动吉他的弦,音符如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头发呈暖棕色,长发披散在脑后,浅棕色眉下有一双桃花眼,虹膜呈黑色。饱满的耳垂上佩戴着玫瑰金耳钉,精致耐看。身穿白色衬衫与A字短裙,随身带着一本飘浮在空中的魔法书。这说的是——元宇宙里的那个我。现在你已经能认出我的样子了,那么,向元宇宙出发吧! 一款游戏的初始界面总是包含类似职业分配的选项,这能够帮助你决定以后在游戏中发展的方向。元宇宙当然也不例外。 拿到技能点后,一排天赋技能看得我
“叮,恭喜编号007觉醒特性:回溯。特性介绍:可以主动回溯一段时间,甚至是一段历史,若在穿越过程中被外界打扰,则会自动退出……” 次日一早,睡得正香的我突然感觉到身体一凉。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只见被子正飘浮在空中。我打了个哈欠,有些无奈地说:“老妈,这才六点,你就让小A掀我的被子,再让我睡一会儿嘛。” “还不晚吗?再睡就要迟到了,赶紧起来!”母亲的声音从屏幕中传来。我只好坐起了身,
在很深很深的夜里,世界的瞳孔缩减至最远最亮的光点,而你就是它的眼白。你用辽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头的气韵与胸怀孕育着世间万物,你用看似柔和实则有力的水波击打着阻碍你前进的砂石。而彼时的我是个还在梦里的孩童,直到太阳升起,直到我眼眶酸痛,我才看清你的包容。我生命中的明亮,要从薄雾笼罩村庄的门讲起,直到公鸡鸣哑了嗓子还不算完。 所以,也只有在这个很深很深的夜里,等世界足够黑了,你才能够看见我这块
传送进入倒计时,我闭上了眼睛…… 睁开眼,我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面具人。 竖立在高楼上五彩斑斓的霓虹广告牌与灰黑色的天空,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有些不适应地对上空中侦查飞行器红色冰冷的机械眼,压抑的情绪总也得不到安慰。 “作为我唯一的朋友,琉璃,你可千万不要出事。”我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打开系统面板,查看琉璃家的位置。 锁定目的地
我一度觉得,自己进入了坍缩的黑洞。 那种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如果那样,我不可能还有意识,估计早变成纤维化碎片了。 周围声色犬马,高饱和的蓝色与红色霓虹光晃来晃去,却并不令我感到不适——这是一种习惯性的适应。 哦,这里倒是和我自己设定的虚拟世界有点像。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我非常乐于给自己在虚拟世界设计一个形象。我十分详尽地设定了高强的战力值、独特的技能点——那个好像叫什么,
“仿生人究竟是人类的助力,还是敌人?” 这个问题从数字生命体诞生开始就颇具争议。有科学家认为,仿生人由人类创造,因此人类能够轻易地找到它们的弱点,只要限制它们精神体的发展,让它们成为免费的劳动力就可以了。也有科学家认为,仿生人是高危群体,具有不可控性,它们随时可能引发暴乱甚至战争,置人类于死地。 不论是哪种版本,仿生人始终被置于“危险物”的位置上,因此,被歧视、被指指点点就成了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