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从视网膜图像中精准分割视网膜血管,实现图像分割任务的性能提升,提出一种嵌套U型网络(NestedNet):通过多层级捕获高级特征,增强网络的表达和特征融合能力;基于U型网络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NestedNet采用三层嵌套,形成倒金字塔式结构,最外层两个U型结构的编码器输出传递给下一层编码器;解码器与下一编码器的Addition操作构成多条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以丰富特征,促进特征传递和融合,提升图像表达能力;并行残差注意力机制(PRAM)增强网络对局部和全局结构的理解,生成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在DRIVE和CHASE_DB1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0.9576和0.9691,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19和0.9901,精确率-召回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82和0.9411,在多项测试指标上表现较好.
摘要:针对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中存在单一特征检测的局限性,且由于模型参数计算量过大导致在低算力的移动边缘计算设备上检测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任务级联卷积神经网络(MTCNN).通过对子网络R-Net的优化,采用平均池化来减少模型参数量,并将全连接层替换为均值池化,结合Dlib对人脸64个特征点的精准定位,选取效果较好的阈值参数实现疲劳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人脸数据集WIDERFACE和LFW数据集上,改进后的算法相比于改进前,参数量减少了47.5%,人脸检测的准确率从96.7%提升至97.8%.最后通过YawDD疲劳数据集,在资源受限的树莓派4B设备上实现了高效的疲劳检测,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摘要:为了更精确地对CT图像中的肝脏肿瘤边界进行分割,基于TransUNet分割网络,结合注意力模块(CBAM)以及混合注意力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HA-ASPP),提出HA-TUNet级联分割网络,在提高卷积核感受野的同时,突出有用特征并抑制不重要特征,分割精度与肿瘤边缘的分割准确度优于改进前的TransUNet网络.基于LiTs公共数据集进行实验,HATUNet级联分割网络在肝脏与肿瘤分割中的Dice相似性系数指标较TransUNet网络分别提高了3.75%和3.39%,达到95.78%和73.35%,同时豪斯多夫距离95%相比TransUNet分别减少了0.56mm和0.48mm.
摘要:高光谱图像在采集和转换中会受到各种污染,目前在Tucker或CP上进行的多数去除噪声算法会改变信号固有的结构,对张量秩的最优估计非常困难.为此,提出基于张量环分解和空间光谱全变分的高光谱图像恢复模型:利用张量环分解的张量核范数和空间光谱全变分来约束低秩,更好地探索全局空间结构和相邻波段的频谱相关性,并利用增广拉格朗日算法求解此模型.数值实验表明,模型去除噪声后的图像清晰,PSNR、SSIM和FSIM三个指标均优于现有算法.
摘要:为了解决在不同状态约束下的多智能体系统中达成共识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共识协议,使用事件触发条件和投影算子以减少通信负担,并确保满足状态约束. 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的事件触发机制的自适应分布式控制算法,不使用任何形式的全局拓扑信息和绝对状态信息,代理更新其控制信号并根据相对状态信息检查触发条件. 当通信图连接时,使用提出的事件触发控制方法,所有智能体都实现了具有严格正最小事件间隔时间的全局渐近同步. 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摘要:针对不同地区大气温度数据的复杂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温度序列时空建模方法. 根据站点的经纬度坐标及站点温度的相关性建立图模型,对各个站点温度序列进行EMD 分解,将原始数据分解为若干个模态函数;通过分析每个模态函数与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将不相关的模态函数分别相加,使用时空特征提取模块(GCN-LSTM)分别训练原数据和不相关数据,相减后输出,以捕捉数据的非线性时空关系. 实验证明模型在多站点气温预测任务中,均方根误差较LSTM、GCN 和GCN-LSTM 模型分别下降了1.368、1.043、0.795,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0.695、0.162 5 和0.162 5.
摘要:以高分二号融合的1m分辨率数据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SegFormer-PAS模型对成都平原彭州地区耕地进行提取.模型选取Mit-B0作为为编码器,并引入极化自注意力机制以更好地捕获全局上下文信息,解决耕地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在编码器的上采样部分采用反卷积替代简单的双线性插值以减少空间细节上的损失.实验结果表明:SegFormer-PAS模型在实验区域的交并比、召回率、准确率及F1分数分别为90.18%、91.86%、90.86%、91.26%,较基准模型SegFormer-B0均有提升;且SegFormer-PAS在成都平原彭州地区的耕地提取任务的效果均优于SegFormer、U-Net、Unet++、HRNet这4种经典语义分割算法.
摘要:从陇南花椒根围土壤中筛出3种对腐皮镰刀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W-5、贝莱斯芽孢杆菌T-1、贝莱斯芽杆菌W-1.试验确定3种拮抗菌的发酵条件参数后,以3种拮抗菌的发酵液的混合液进行复合微生物生防菌剂的研发,得到复合菌剂的最佳载体为硅藻土,吸附量为2.5mL/g;最佳分散剂为木质磺酸钠,添加量为6%;最佳紫外保护剂为海藻酸钠,添加量为8%.经测定复合菌剂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对腐皮镰孢菌、梅毒镰刀菌、松针刺盘孢菌、禾谷镰刀菌、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为83.3%、79.3%、74.7%、89%、83.7%,复合菌剂稀释2000倍时对花椒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的抑制率在95%以上;其pH值为6.75,含水量0.25%,有效活菌数3.17×108CFU/g,保质期0.8~1年,达到GB20287-2006标准.
摘要:为了提高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小黄花茶的保护效果,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结构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画稿溪小黄花茶种群为增长性种群;(2)样方中共有34科41属48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3科30属34种,灌木层有16科18属19种,草本层5科5属5种,群落中的优势种为小黄花茶、川鄂连蕊茶、滇润楠;(3)群落郁闭度较大,林下光照弱,幼苗无法健康生长是小黄花茶自然更新受阻的主要原因.
摘要:为了解四川省不同种源樟树叶片、果实和种子的表型特征和多样性,以四川省6个不同种源地的樟树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冗余分析研究其表型变异.结果表明:四川省不同种源樟树叶片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7.82%~44.27%,均值为24.89%,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44.27%)最大;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5.87%~38.22%,均值为11.30%;相对于叶片而言,樟树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相对更为稳定,受到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显示,樟树的叶片、果实、种子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种类型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4时将6个种源聚为2类,第1类种源有仪陇县、翠屏区、安岳县、叙州区;第2类种源有南部县、射洪县.樟树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叶缘因子、叶形指数呈现以经度和纬度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说明樟树叶片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有较高的契合性.
摘要:为樟树、黄樟和油樟的矮林作业提供依据,对其矮林萌芽数、萌条长度、萌条粗度、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樟树、黄樟和油樟矮林留桩上的萌芽数和萌条数差异不显著.樟树矮林萌条最大长度(134.11cm)显著长于黄樟(114.72cm)和油樟(108.38cm),樟树矮林萌条粗度(19.82mm)大于黄樟(17.22mm),显著大于油樟(15.24mm).樟树矮林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显著高于黄樟和油樟,黄樟和油樟之间差异不显著.樟树矮林叶/小枝、叶/主枝、叶/枝和(叶+小枝)/主枝小于黄樟和油樟,其中樟树矮林叶/枝显著小于黄樟和油樟,黄樟叶/枝显著小于油樟矮林,且叶/枝随单株鲜重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摘要:以香樟、黄樟、油樟、沉水樟、猴樟、细毛樟、云南樟的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度、叶柄长度等形态指标,观察叶片颜色、叶尖形状、叶片附属物等特征,对7种樟组植物叶片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樟组植物的叶长、叶宽、长宽比、叶周长、叶面积、叶厚度、叶片形态因子、叶柄长度和粗度、叶脉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云南樟、细毛樟和猴樟叶长、叶宽和叶面积较大,油樟和沉水樟次之,黄樟和香樟较小;叶片长宽比最大是香樟和云南樟,其次是沉水樟和猴樟,黄樟最小;叶周长最大的是猴樟,其次是云南樟,黄樟最小;叶厚度最大的是沉水樟,其次是细毛樟,香樟、油樟和云南樟较小;叶片形态因子较大的是黄樟和油樟,其次是沉水樟,香樟、猴樟、细毛樟和云南樟较小.叶柄长度较长的是猴樟和云南樟,沉水樟次之,香樟最短;叶柄粗度较粗的是细毛樟、猴樟和云南樟,油樟和沉水樟次之,香樟最细.中脉长度较长的是猴樟、细毛樟和云南樟,其次是沉水樟,香樟最短;中脉宽度最宽的是猴樟,其次是沉水樟和云南樟,香樟最窄;侧脉数量最多的是细毛樟,其次是猴樟,油樟和香樟较少.叶片背面有无白粉、脉序类型、叶片质地、叶柄有无沟槽、侧脉在叶缘是否网结等也是樟组植物叶片形态差异的重要指标.
摘要:为了改善在温光资源不足两季的稻区中稻-再生稻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采用微生物菌肥和蚯蚓粪肥两种有机肥和不同的施肥替代比例,研究有机肥替代对中稻-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显著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产量,微生物菌肥和蚯蚓粪肥均以替代比例30%时产量最高.品质方面,头季稻和再生稻稻米整精米率、总淀粉含量、胶稠度、食味值均随着两种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随着两种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除加工品质和蛋白质含量以外,其他品质均以有机肥替代比例45%时最佳.虽然再生稻产量低于头季稻,品质优于头季稻,但不同有机肥替代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两生长季中表现一致.综上,适当比例的微生物菌肥和蚯蚓粪肥替代化肥均可实现中稻-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摘要:以假地蓝种子为材料培养出无菌苗,以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析,通过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筛选出各个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结果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5mg/L+2,4-D1.0mg/L,30d后诱导率可达100%,褐化率为20%,翠绿色愈伤,长势好;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2,4-D0.8mg/L,愈伤组织呈翠绿色,长势好,30d后基本无褐化;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1mg/L+TDZ0.05mg/L,60d后诱导率达100%,平均丛生芽数5±0.54个,平均株高5.5cm,褐化现象是假地蓝愈伤组织分化的必要前提;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1.5mg/L+NAA1.5mg/L,60d后生根率达98.89%,平均主根数5条,平均根长4cm,须根多.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假地蓝愈伤组织的褐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5d后愈伤基本无褐化,但会抑制愈伤膨大生长.
摘要:针对控制系统为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时间最优控制问题, 利用时间最优控制问题与范数最优控制问题的等价性, 提出一种新的求解时间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算法. 将无梯度优化算法用于处理范数最优控制问题目标函数的非光滑性, 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摘要:在b度量空间中,提出名为LS型循环映射的新循环映射,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研究LS型循环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得到了LS型循环映射不动点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摘要:为探讨成都市近年来餐饮业空间格局,以成都市餐饮业2016—2022年POI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空间方法在Arc?GIS中进行时空异质性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规模上来看,成都市餐饮业产值规模呈现非匀速、非正向增长,其中以2022年最为突出;成都市餐饮业数量规模四类型占比趋于均匀,小吃店占比增幅最大.(2)从时间上来看,成都市餐饮业总体呈螺旋式、非正向和非匀速上升的;(3)从类型上来看,小吃店、中餐店和冷饮店的集聚程度和集聚范围一直保持非匀速性扩大,而西餐店的集聚程度与集聚范围呈现出非匀速性、非正向性扩大.(4)成都市在演变方向上由西北-东南走向逐渐转变为东西走向并且整体南移.
摘要:对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五省市区2658位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调查分析表明:居民消费行为受求实、求美、求同心理的影响,呈现以求实为主、逐步向求美和求同多元化发展的消费特征;女性体育消费高于男性(p=0.000),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呈现单一化特征(p=0.007),而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p=0.000);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地理上无集中分布的现象(Moran’sI<0,p<0.05),消费层次从实用性需求向精神性需求发展,消费多样化与当地经济水平正相关(LocalMoran’sI>0,p<0.05),呈阶梯式发展趋势,表现为以“西藏—贵州”为主的单因子类、以“云南”为主的双因子类和以“四川—重庆”为主的多因子类.因此,应充分挖掘西南地区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潜能,细分市场,并进一步扩容西南地区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市场,满足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