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伤逝》和《我们夫妇之间》是两部探讨婚姻与爱情主题的小说,均产生了很大影响。一篇聚焦“启蒙”主题,另一篇围绕“革命”展开,在历史发展和文本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从妻子的角色定位、夫妻关系的变化和文本叙事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我们能在比较研究的视角下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 [关键词]《伤逝》 《我们夫妇之间》 女性位置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茉莉香片》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中篇小说,因细腻的人物群像刻画而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本文主要从边缘人物、女性形象和封建家庭的传承者的角度,剖析聂传庆、言丹朱等关键角色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特征和行为模式形成背后所关联的压抑、矛盾与冲突的家庭与社会因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形象对比两种方法,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巨大反差,旨在研究张爱玲在小说中对旧社会家庭制度、爱情悲
[摘要]刘醒龙的小说《听漏》不仅是一部楚文化考古题材的文学佳作,更深刻反映了人性、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伦理关系。刘醒龙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人物的命运、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的演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反映了楚国青铜文化,更折射出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本文从历史伦理、科学伦理、人际伦理三个方面对《听漏》的叙事伦理问题展开深入探索。 [关键词]青铜重器 叙事伦理 小说创作 [中图分类号] I207
[摘要]贵州作家肖江虹的力作“民俗三部曲”——《蛊镇》《悬棺》《傩面》,巧妙地将地域性神秘文化融入小说叙事之中,不仅为读者揭开了一幅幅奇异而迷人的文化画卷,还深刻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学中“神秘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这三部作品细腻描绘了城市与乡村文化的激烈碰撞、乡村民俗文化的日渐凋零及民俗技艺传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肖江虹力求破除乡村与城市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并以文学的笔触探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作为
[摘要]青年作家杨知寒于2023年凭借短篇小说集《一团坚冰》获第六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被视为“班宇、双雪涛之后‘东北文艺复兴’的接力书写”。与班宇、双雪涛、郑执等人的“新东北”书写不同,杨知寒没有采用“子一代”和“父一代”的双线结构,也没有以下岗潮为背景讲述人和时代的故事,而是将写作对象扩散为生活在某东北小城的工厂工人、普通白领、逃课学生、驯兽师等。将小说集中的九篇小说放置在空间叙事的视角下,
[摘要]作为“新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班宇的小说大都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为写作背景,讲述东北“下岗潮”给工人群体原本安定的生活带来的强烈冲击。本文旨在以《冬泳》为例分析班宇笔下工人的生存困境描写,具体阐释从三方面展开:分析下岗工人面临的生存困境类型,探究形成这一困境背后的主客观因素,阐述工人挣脱生存困境的方式。 [关键词]班宇 下岗工人 生存困境 《冬泳》 [中图分类号
[摘要]青春期少女心理成长书写拓宽了成长小说的书写边界,有关两性发育、融合教育题材的作品也丰富着21世纪以来成长小说对中国少女成长多元样貌的呈现。殷健灵的成长小说《纸人》《哭泣精灵》《橘子鱼》等展现了青春期少女身心遭受的创伤以及她们的成长蜕变,深受少年读者青睐。其作品给予青春期少女心灵上的启迪,为她们的成长提供借鉴,同时对少女文学写作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殷健灵 成长 少女形象 [
[摘 要]蛇意象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较常出现,在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伏羲女娲的创世神话起便形成了蛇图腾崇拜,之后绵延不绝。《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怪异故事,其中与蛇相关的故事有十九则。本文试从《搜神记》中的蛇意象书写出发,追溯原始社会形成蛇图腾崇拜的原因,关照蛇崇拜背后远古人类的思维观念和集体潜意识,探讨蛇意象书写在文学史上的艺术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