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新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和发展状况的科学把握,亦是建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教育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关系密切,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主要通过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引起了有识之士对于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和对于发展前景的忧虑。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拥有什么素养,才能与另一类智能体互补、互促、共生、共荣?对这一教育原点问题,有必要基于技术哲学去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质、局限、发展趋势,并据此建构与之协同创新、共生共荣的素养模型。其中,人机协同素养的核心是能够与当下的机器智能互补且驾驭它完成创新任务的高级智能;人机共生素养的核心则是能
摘 要:“双减”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重要改革,其中充满了“时间”要素。一方面,“双减”规范了作业时间、课后服务时间、休息时间、校外培训时间,这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有助于减轻学生的校内外负担,应对教育的功利化、资本化。另一方面,“双减”促使人们反省实在主义时间观的垄断危机,回到人本身,重新开启对理念时间、关系时间的思考。时间并非冰冷的钟表,而是人和世界的媒介。理解多样态的教育时间,发现学生作为“人”
摘 要:联通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通过交互不断建立连接并逐步发展形成网络学习社区的过程,网络在联通主义学习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尽管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已被应用于揭示联通主义学习中网络的静态特征,但对交互演化特征及机制展开的研究仍然较少。动态生长进化是联通主义学习的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本研究尝试基于国内第一门cMOOC的交互数据,采用纵向概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互惠性、传递性、同质性、择优连续性四种
摘 要:沉默的学习者在面授课堂中屡见不鲜,而在线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现象也尤为突出。在线互动等策略的实施试图打破沉默的气氛,然而若不能揭开沉默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学生沉默现象只会愈发普遍。本研究借助伯格曼技术哲学观点,全面审视在线课堂中学生沉默的本质,以人—技关系为起点,理解装置如何通过中介作用助推技术信息的去情境化过程,进而影响学习者的身体感知和行为方式。而缺乏具身支撑的数字媒介传递,必然导致互动
摘 要:数字教材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开发与出版等方面,鲜有成体系的方法论述。教学限度作为衡量教学实践可行性与价值的重要概念,指教学应然状态与教学预设之间的契合程度。数字教材的介入致使教学应然状态发生改变进而成为倒逼教师“修正”教学预设的颠覆性力量,以此构成提高数字教材实践效果的创新视角。教学限度包括适度教学、过度教学与失度教学三种类别,以及教学职责、教学呈现、教
摘 要:知识具有思维逻辑和伦理逻辑的双重属性,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关键质素。学校知识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教科书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使用教科书的知识立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极易被忽视、被误解甚至走向偏狭,面临解构知识逻辑的关系网络架构、忽视认知逻辑的身心发展规律、漠视文化逻辑的空间文化特性、消解人的逻辑的意义生成价值等风险,影响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这些潜在困境
摘 要: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肩负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使命。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价值定位、组织形态与运行规律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产教融合共同体以自然关系为基础,形成产中有教、教中有产的互补互助关系,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组织;在现代生产力发展阶段,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法制规约下,形成“貌合神离”的组织关系;在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阶段,产教融合共同体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