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余思,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编者按】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礼乐传统流传数千年,政教互动,礼俗教化,粲然大备,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礼乐传统颇受争议。当今中国,经济勃兴,国力崛升,文教再造,礼乐复兴亦适逢其时。本刊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职志,特辟“礼乐中国”栏目,将中国悠久而丰富的礼乐故事一一呈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
作者简介:张梦瑶、刘景泰,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导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对于“朋”字历朝历代为《论语》做注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朋”字不断被诠释。对于“朋”字的注解从汉代包咸的“同门曰朋”,北宋刘敞的“可以为师而众归之为众”,南宋朱熹的“朋,同类也”,清宋凤翔的“朋”即指“弟子”,再到当代杨朝明的“有朋”通“友朋”即朋友一义,这一过程中既有继承也有创
作者简介:王善艺,北方民族大学。 丁孟丽,北方民族大学。 【导读】“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在先秦即因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典范作用,逐渐沉淀成为具有文化与文学双重特质的经典。中国古代信而好古、取法前人的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心理积淀深刻地影响到历代文人的创作。从秦汉时代开始,信而好古的传统在文学创作方面形成了以引证取资、阐释创新为特点的重视经典的创作心理。两宋之际,“诗骚传统”所蕴含的文学精神和
作者简介:陈仁山,山东职业学院。 【导读】“十七年小说”对“史诗性”有着普遍的追求和表现,而“史诗性”成为“十七年小说”创作中重要的评价尺度。在“十七年小说”中,以梁斌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旗谱》为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井锁镇农民朱、严两家三代人反抗地主冯兰池父子一家两代人压迫的过程,塑造朱老忠这一完整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表现中国农民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宏大的叙事结构、完整的英雄人物以及豪迈的主题风格来表现
作者简介:刘倩,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导读】摹拟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普遍而突出的现象,是文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摹拟现象涉及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透过摹拟可以窥见文学风格和文学体裁的嬗变。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后者均将摹拟作为文学创作的手段对前者进行了继承,又在摹拟前人的基础上为自身的发展寻求到一条新的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法、文学创作论等方法,分析摹拟现象在《诗经》《楚辞》和汉赋的继承发展中
作者简介:胡心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导读】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颜色常被认为是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元素。颜色词不仅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文化表达和社会交往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颜色词也表现出多种认知语义。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语和俄语中的一些颜色词汇,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汉俄颜色词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拓宽文化视野,减小文化差距,有效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
作者简介:姜惠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导读】《聊斋志异》作为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刻画了无数生动的书生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非人书生大多作为故事配角出现,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非人书生对待科举考试的态度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读书目的为标准对非人书生进行分类,利用文学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点,分析塑造非人书生的影响因素,从而探索蒲松龄的创作心理以及明清时期的科举概况。
作者简介:漆德文,江西省图书馆。 【导读】《全宋诗》《全宋诗订补》收录李兴宗诗三首:《游青城山》《观八阵图有感》《宋别驾墓》。《宋诗纪事补遗》所载李氏小传将此三首诗作者李兴宗与浙江东阳之李兴宗、江西万年之李兴宗三者相混,错讹颇多。《全宋诗》所撰李兴宗小传较简略,兹查考文献,略加补充。 《全宋诗》小传:“李兴宗,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知无锡县(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一五)。开禧二年(120
作者简介:唐纪北,喀什大学。 【导读】悲情是刘辰翁15首中秋词的感情基调,其悲情意识有着多元的情感呈现,具体表现为山河破碎、民生疾苦的黍离之悲,故国不在、人将何处之悲,壮志未酬、英雄孤独之悲。刘辰翁中秋词的悲情意识浸润了刘辰翁的人生经历、人物性格和胸怀抱负,他主要借助楼阁、乐器、动物等意象来表达这种悲情意识。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江西庐陵人,南宋末年著名遗民作家。刘辰
作者简介:王子玥,长沙理工大学。 “言—象—意”三分法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是哲学领域所重点关注的内容,但同时它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和罗曼·英伽总结出的四层次文本分析法相互对应,共同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岳阳楼记》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语言优美、意象唯美、意蕴真美而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文学的文本层次理论,以“言—象—意”三分法
作者简介:张凯悦,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导读】《西游记》中唐僧经历的“八十一难”,多是以妖怪拦路形式进行考验,这些情节设定背后的意义值得探寻。书中的诸多妖怪与神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各路妖怪的诉求,抓住精怪诉求中的“贪”“嗔”与佛学“缘起”理论的高度契合点,梳理《西游记》中设置的妖怪情节与当时盛行的佛家教义之间的内在关联。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神魔小说,
作者简介:杨庆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导读】清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贵州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和民族最多的一次农民起义。这场持续时间长达近二十年、覆盖贵州全省的大起义,是贵州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抗斗争,其中就包括红号军起义。已有研究多是以贵州号军起义为研究对象,较少对红号军自身进行研究,其与灯花教之间关系亦少有关注。本文以红号军与灯花教的关系为对象,通过对史料
作者简介:邵刘钰,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 【导读】天津总商会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既体现了商会的复杂性,也展现了其积极作用。在抵制日货的同时,商会通过提倡国货和发展民族工业来平衡各方利益。在面临保商与爱国的双重压力时,商会努力在商业领域献策,意识到只有振兴本国经济才能根本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其保商与爱国的平衡努力,以及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举措,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产
作者简介:孙天立,新疆财经大学。 【导读】明代初期的赋税制度承袭唐宋的两税法,实物税与劳役税并存。明王朝税收收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田赋收入,而丁赋、差役居于次要地位。明朝中叶,权贵豪绅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兼并百姓土地,致使田赋不均,税法怠行,同时也剧烈破坏了明朝赋税制度的基础——黄册制度。税田的流失和人口管理的失控,对明朝的户籍和赋役管理制度造成了严重冲击,赋税收入急剧下降。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
作者简介:张艳,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导读】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缓和阶级矛盾,适应战时需要,颁布并实施了众多劳工福利法案,涉及劳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利益,管控了工人运动,也有效支持了抗战,但因为经费有限及实施不彻底,很多内容皆流于形式,与现代化劳工福利相关法大相径庭。 劳工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一种,首先在经济发达的西欧兴起和发展,而劳工福利立法则是保障劳动福利的
作者简介:李婷,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导读】清朝末年,我国逐渐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勋章授予。勋位徽章可为近代人物的身份辨识提供帮助。通过对张作霖勋位晋升历程的考察,揭示勋章作为历史人物身份象征和历史事件记录的重要性。 清朝末年,出于中外交涉的需要,我国逐渐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勋章授予。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提议设立奖恤制度。后来,北洋政府也建立了一整套赏功制度体系,在国庆日(即10月
作者简介:司孟颖,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导读】发生在乾隆年间叶尔羌河畔的黑水营之战,是清朝统一新疆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在援军未至、粮弹紧张的不利情况下,名将兆惠率兵与叛军奋战三个月,固守黑水营,最终成功突围、逆风翻盘,这场战役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一大奇迹。理性分析和评价此次平叛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固。 黑水营之战发生
作者简介:彭冬洁,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导读】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重庆既是战时中国合法中央政权的地缘承载,也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的战略指挥中心和支撑中国抗战的战略后勤保障基地。重庆历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致抗击外敌,参加了英勇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战期间,他们更是夜以继日地加紧生产,积极开展筹工筹款等活动,为前线部队的兵力加强后勤保障;重庆人民在艰难的抗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鉴于此,本专栏以中国经典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与流变为路径,彰显中国文化的感召力、生发力和影响力,以期夯实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底层逻辑,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层面推动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本专栏力求呈现“中国故事”作为全球知识生产和话语操作的场域,具有求同存异的统合性和生产力,在
作者简介:陈逸炜,河南大学。 【导读】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以中原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中原传统文化要素与河南本土品牌蜜雪冰城形象设计的关系,构建将文化元素活化并导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模式。通过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整理与分类,从设计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品牌传播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其融合的价值与方法,提出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创设计中的发展与创新策略,为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河南本土
作者简介:王乐,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张睿,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导读】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要求,本研究聚焦非遗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国际传播,通过资料收集、分类整理、规范化处理、双语语料库建设,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凤翔木版年画双语传承与传播平台。该微平台能够推进凤翔木版年画资源的数字化保存、传承与传播,为大众了解非遗
作者简介:奉彦琪,福建师范大学。 【导读】舞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舞台表现,将革命历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呈现出政治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核心特点。革命历史情怀的表达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纪念和歌颂,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下,舞剧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结合时代特点融入新思潮和元素,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同时坚守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新时代的舞剧创作肩
作者简介:董瑞,新疆科技学院。 【导读】近年来,随着新疆的迅速发展,新疆的文化产品也日益得到大众的喜欢与青睐。文化产品不仅可以代表新疆精神风貌,更是讲好新疆故事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新疆、认识新疆、爱上新疆,可以通过多种路径与方式来讲好新疆故事。本文将从自然、人文等角度谈谈对讲好新疆故事素材选择的几点思考。 当今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较量中的地位愈发重要,讲好新疆故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
作者简介:张昊阳,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汪秀娟,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YS23380)阶段性成果。 【导读】元朝历史有百余载,其间蒙古人民与汉族人民的服饰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呈现出一种紧密的融合态势。尽管明初颁布去蒙古化的政令,试图恢复汉唐时期的衣冠风貌,然经过百年的风俗习惯的浸染,适宜中原文化的蒙古服饰依然传承不衰。中华服饰
作者简介:卿瑱颖,广州商学院。 【导读】汉字“中华”自古以来在东亚世界被广泛应用,古代东亚的“中华”称谓长期包含着文化昌盛、世界中央等意涵。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东亚世界后,“中华”概念也逐渐被中国域外的东亚国家使用并重新诠释。日本进入江户时代后,在明清交替的背景下,山崎暗斋及其门下的崎门学派学者开始了对“中华”一词的理论性探讨,其中浅见炯斋继承了山崎暗斋的相对性“中华”观念,而佐藤直方和
作者简介:周瑞,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马建武(通讯作者),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导读】结合学界对文化景观类型要素及识别体系的研究,基于聚落现实基础,拆解儒安火山地质文化村这一特定类型文化景观,将其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个体系,遴选出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要素,构建其文化景观识别体系;结合类型学、形态学等技术方法对布局形态、村落建筑、地质遗迹等关键要素初步解析,了解其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现
作者简介:郑朝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导读】随着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18世纪英国报刊文学中也出现了许多中国名人故事。这些作品在报刊中被归类为轶事。轶事作为一种文类,在18世纪的英国衍生出新的意义,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体例。中国名人轶事所构建的,由明君、贤臣、平民三个阶层构成的政治生态,为英国如何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促进国家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名人轶事包含的知识不仅能够迎合英人世
作者简介:刘安琪,北京联合大学。 【导读】纪晓岚故居作为著名的北京名人故居之一,其建筑颇具特色,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它经历了从清代末期至解放后再到21世纪伊始的消极保护、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这三个保护阶段后,时至今日依旧受其居住者的影响而广受大众欢迎。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纪晓岚故居的建筑形制和风格样式简单分析与概括,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将其历史沿革按照时间脉络进行梳理,并结合
作者简介:冉茂婷,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读】林基路在新疆学院积极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他强调团结,以身作则,融入少数民族群体,同时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林基路的改造和教导下,新疆学院成为新的革命宣传阵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尽管林基路在新疆学院仅任职一年时间,但他的言传身教却使革命的火种在新疆的青年人中传播开来。 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都斛圩大纲村。19
作者简介:严采薇,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导读】1933年9月21日,中共早期领导人邓中夏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曾积极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做出过重要贡献。邓中夏在与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官僚资本主义英勇战斗的同时,又注重民众的思想启蒙,使革命的火种薪火相传。 邓中夏,原名邓隆渤, 字仲澥,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他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领导过开滦
作者简介:常耀文,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导读】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成果,侗戏就是其中之一。侗戏作为侗族人民的文化结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成为贵州对外文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对侗戏的溯源,不仅可以使人们领略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还可以使人们了解贵州的多彩文化。 侗戏是贵州少数民族侗族的特色戏曲,具有独特
作者简介:苏文欣,华北科技学院。 【导读】本文对“蛇尾”这一中国民间意象进行个案研究。蛇尾在上古神话时期象征神格,后随着文明的演进逐渐消失,体现出人类从神话阶段,到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直至明确“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位阶段的过程。 一、上古蛇尾——神格的象征 蛇尾在上古神话时期通常是大神的标志。上古大神中,蛇尾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物种的尾巴。 人首蛇身知名度最广的,当属女娲和伏羲。《太平御览》卷七
作者简介:李祺菁菁,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陈栩,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导读】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陈宝琛家风的主要内涵包括以和为贵,融洽相处;率先垂范,德才兼重;赤诚忠义,以学报国;勤俭戒奢,廉洁奉公。在现今注重家教、重视家风的背景下,陈宝琛家风在“和睦”“身教”“爱国”“勤廉”四方面为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体现出优良家风涵养下的家国观念。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
作者简介:吴欣迪,山东艺术学院。 【导读】浙西一带传统民居流传至今,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于一体,研究保护价值极高。本文以浙西廿八都古镇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当地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围绕浙西廿八都古镇民居建筑立面的艺术语言展开探讨,对浙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其对建筑装饰语言的影响,并对浙西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进行初步探析。 一、引言 浙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