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释“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可以从时代意义、思想意义、方法论意义展开。“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发出的时代之问,“第二个结合”以“魂”和“根”定位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整体上超越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有力地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就现实状况来说,“第二个结合”对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问题上存在的三种疑虑作了澄清;从历史考察来说
从印刷媒介到电子信息媒介,从面对面的现实交往到点对点的虚拟连接,从线下的具身在场到线上的数字化身,历次媒介革命不仅打破了时空区域、身体所在、地位阶层等物理性和社会性因素阻隔,还深刻重塑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推动数字时代社交传播格局发生全球化、系统性变革。 一方面,媒介嵌入社会制度并成为其结构性要素之一,社会结构在主体关系、空间分布、社会文化、规范制度等层面发生了综合性、整体性结构变迁;
【摘要】社会交往指社会成员或个体之间基于持续的信息收发、接触、试探、沟通乃至互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及交换与往来关系的过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交往对个体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工具性、情感性和结构性的逻辑机制,以“产消播合一”为内核的数字技术,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理念重塑着当今时代的社会交往格局。数字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行为者的时空区域、身体所在、地位阶层等物理性和社会性
【摘要】科学研究表明,社交是人类的天性,是建构人生意义的场景。传统社会理论默认与他人身体同场的共情互动是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正常形态,而把身体异场的互动解释为社交的非正常形态和孤独感的来源。以数字媒介为中介的数字社交的社会化与主流化证明,身体异场的多模态共情互动也是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正常形态,是对身体在场社交关系的重构。正在发展的与聊天机器人的共情互动则代表了释放人类社交天性的新形态,是对身体异场社
【摘要】数字技术创新与普及重塑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交往结果可体现为个体行动者社会资本的动态变化。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包括即时通信、内容分享和虚拟现实,在社交主客体、工具、规则和网络方面呈现新的特点,根据与传统社交的关系可大致分为传统主导型、数字主导型和二者均衡型三类。在数字社交背景下,社会资本的定义应充分考虑网络社会连接、网络信息获取和网络社群组织;内容应囊括数字财富、数字权力和数字声望;在达
【摘要】网络空间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不同文化的社会关系与亲密关系的作用路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就早期的网络互动而言,BBS空间的匿名性与选择性及其陌生人之间情感的自由表达,使得网络亲密关系的个体主义情感特征更为明显,这与中国传统家庭主义主导的伦理义务型亲密关系构成了相当的张力。与之比较,后续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充分发展,反而相对更加有利于熟人关系网络的连接。家庭主义的代际关系、亲属关系及朋友关系
【摘要】数字时代的社交关系有了全新的表征,其呈现数字具身交往、社交化身沟通、兴趣圈层分化、专业垂直细分、情感互动极化以及数字孤独现象六大特征,表现出“人-云-影”的虚实交互结构、“我-他-我”的自我差序结构、“点-网-结”的垂直群聚结构三种数字社交的逻辑结构形态,以及多平台摇摆、主观化决断、情感性驱策、明确边界感四种数字社交的行为模态表征。 【关键词】数字社交 社交格局 逻辑结构 行为模态
【摘要】人的社会性表明人是社会交往中的人,而人与人的对话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因此人的社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为“人是对话中的人”。数字技术发展出人的数字交往这种新的交往方式,而数字技术演进到人工智能大模型后,人与智能机器的对话则具有了人与人对话的功能,以大模型为对象的人机对话将深刻改变人的交往方式,这对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或使“人机对话中的人”成为“对话中的人”的新常态。
【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最根本性的变化在于数字媒介及其媒介逻辑几乎完全主导了社会交往的形态和方式,形塑了“社会交往的媒介化”或“媒介化交往”。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社会交往的整体转型,而且使社会世界的建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理解中国社会交往的认识论前提。当前中国社会交往出现三个新的特征,即交往的泛化、交往的加速、交往的过剩。社会交往的媒介化是一种
【摘要】社会交往是个体情感建设的基础。数字时代以数字网络为媒介的社交体现了虚拟与现实、自我与社会以及经济理性与情感意义融合的特征,进而催生了情感的数字化、人工化、商品化等新趋势。这意味着数字时代的社交和情感既存在多样性、创造性的机遇,也要面对情感关系浅层化和社交极化等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个体、平台及国家应通过提升素养、创新技术、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完善相关政策等措施,推动健康有序的社会交往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关部门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求不断丰富、相关保障措施不断完善。2024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相关提案和议案强调应从系统性、针对性、连续性、现实性、服务性和实效性六个方面继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美国政治中一直具有民粹主义传统。近年来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发展迅猛,表现出明显的反精英、反建制特点,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分裂。在理念上,美国民粹主义倾向于以民族主义而非国际主义来界定国家身份,将本土利益而非国际利益视为其对外政策优先关切,并主张利用硬实力来维护美国核心利益。这一理念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外交政策实践,包括单边主义、交易型外交互动、经济民族主义、重商主义和安全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