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言以一场刑罚为中心,向读者展现了东北高密乡人民的野性,再现了民族危机时刻人民的选择。从身体角度研究人物,无论是自由生长的身体、病态残缺的身体还是受权力制约的身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合理性中探讨身体与意志之间的共同表达,发掘莫言对原始生命力与民族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檀香刑》;身体叙述;意志表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长恨歌》是王安忆对上海的书写,通过弄堂、片厂、爱丽丝公寓、邬桥、平安里几个空间的转换叙述了她的一生经历。空间意象的书写让内容更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王琦瑶的人物形象塑造在这些空间的转换中越发鲜明,她的身份跟随着空间的转换也有所变化,从弄堂寻常人家的女儿到“三小姐”,再到公寓女主人,最后又归于弄堂。空间意象多带有作者个人的意志,因此王琦瑶的悲剧命运也就有迹可循。 【关键词】《长恨歌》;王琦
【摘要】盛可以采用一种探询方式而非脸谱化的道德审判来展开日常叙述,塑造了复杂立体的女性群像,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新鲜血液。本文以她的长篇小说 《女佣手记》为研究样本,探索她以俗世精神勾勒出的“女佣”形象,进而在现代性视域下对女佣自我怨恨与救赎进行分析。 【关键词】盛可以;《女佣手记》;怨恨;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摘要】近年来,韩国女性主义运动愈演愈烈,韩国女性迫切呼喊着自己的权益。而在韩国女性主义运动中,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则以其影响力与号召力成为韩国女性主义代表作品之一。作者赵南柱以客观化的书写呈现了主角金智英的前半生,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韩国社会的“厌女”现象,小说独特的“散点透视”的写作方式多方面地展现了韩国女性的困境。该小说诞生于韩国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时期,也为韩国女性指引了团结与反抗不公的道
【摘要】《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剧中主角哈姆莱特的形象探究一直以来都是莎士比亚研究中的热点,在长期研究中已经产生出公认的相对可靠的形象总结,然而正如哈姆莱特因自身形象的复杂性衍生出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对哈姆莱特形象的研究远未到也永不会到达可以盖棺定论的地步。本文在对戏剧《哈姆莱特》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摘出相关文本细节进行分析,证明野心是哈姆莱特形象中不可忽
【摘要】《无声告白》一书讲述了一个家庭里备受关注的女儿莉迪亚的死亡,引起这个特殊家庭里的其他几个成员的觉醒,并与彼此和解的故事。本文旨在从代际创伤视角出发来分析《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父母的创伤成因,以及莉迪亚等三个孩子所受的代际创伤表现。此外,本文还运用了朱迪丝·赫尔曼的创伤复原理论,解析这个家庭创伤愈合的过程。 【关键词】代际创伤;成因;复原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
【摘要】英国当代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被誉为当代戏剧舞台最为重要、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其中期代表作《一个数》聚焦克隆人技术,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克隆人技术对现代人生存的冲击。丘吉尔深受荒诞派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作品经常体现出荒诞主题的表达。本文从后人类主义的视角出发,从荒诞的表现、荒诞的产生和荒诞的应对三个方面解读了《一个数》中的荒诞主题。 【关键词】《一个数》;后人类主义;荒诞 【中图分类号】
【摘要】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唯美派现代小说家、新浪漫主义作家。在长篇小说《细雪》中,他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有受封建思想束缚、不敢冲破传统观念的三姐雪子,也有追求自由爱情、敢于与传统做斗争的小妹妙子,还有因循守旧的大姐和善良智慧的二姐等。本文以小说文本为依托,通过分析以三姐雪子和小妹妙子为代表的人物的爱情选择,主要从“束缚于传统思想的姐姐”“敢于打破封建牢笼的小妹”“中规中矩的
【摘要】在《十四朝文学要略》中,刘永济严格采用历史的、实证的研究方法,致力于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他不仅注重了《文心雕龙》对文学史的叙述方式,还更加重视对其文学源流的追溯和梳理,即自觉地将刘勰《文心雕龙》中“原始以要终”、以时代为经,作家和文体为纬的思路并入文学史书写的研究视野中,不仅是对《文心雕龙》各篇目自身文学史发展观的价值肯定,而且体现了自身对文学史独特的研究视野以及体例、内容的思考,这种论从
【摘要】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诗人、戏曲家,吴伟业虽仅留下28篇观演诗,却展现了包括演出类别、剧目、曲目及伶人在内的演出史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文人观演风气、曲艺发展、士伶交往等文化现象。吴伟业观演诗中流露的故国之情和沦落之意,是其个人情感的展露,亦是明清易代文人群体的心灵写照。明清文人借观赏演出活动以慰易代之变的社会风气,使演出与观演诗在思想主旨和情感主题方面呈现出一致性,也令诗歌成为体现“观”与“演”
【摘要】张先词是宋代婉约词的重要代表,其词意蕴恬淡,风格婉约,意象丰富。张先在词中大量使用花意象,以花造境传情的同时摹花之美态,尽显文人情趣之雅。目前张先存词175首,提及花字132次,未用花字但对花进行描写17次。本文对张先词中所提及的花类进行整理并分析其意蕴,将花意象归为描绘性、象征性和概括性三种类型。 【关键词】张先词;花意象;类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
【摘要】《论语》的解读,历来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在众多注解成果中,朱熹的《论语集注》与王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堪称翘楚。朱熹沿袭并发展了所谓“药病说”的解读方式;而王船山则主张,解读《论语》不应拘泥于其话语的具体语境之中,而应超脱特定的历史背景,将其精髓应用于不同的情境,由此,他主张解读《论语》时需要警惕他所谓“药病说”的读法。故基于对“药病说”的深刻理解,并对朱熹与王船山的观点进行深入
【摘要】苏轼作为北宋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在诗文、绘画多个方面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才能。一方面源于个人极高的天赋和长久的文学艺术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受其内蕴丰厚的家风家学影响的结果。敬亲重义的家庭风气、乐善好施的道德追求、宽松柔和的家庭氛围都影响着苏轼的人生观与文学观。 【关键词】苏轼;家风;文学;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摘要】接受理论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自1980年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显示出强大的学术生命力。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科学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以“接受”为主题词在CNKI上检索了从2013至2023年所收录在CSSCI期刊上的相关文献,通过对关键词的突变分析将该领域整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7),这一时期以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为主;第二阶段(2
【摘要】班固在汉代兰台任职时期,受到兰台制度之下官职职能、兰台性质的影响。史学方面,班固受命修撰《汉书》,使得《汉书》成为代表汉代统治者官方的正史,《汉书》中的内容也体现出班固维护汉王朝的“尊汉”思想。另外,前有孔子著《春秋》、太史公作《史记》表明撰史都需要大量书籍资料。作为藏书之所的兰台,为修撰史书提供了丰富的藏书档案资料。在文学方面,班固众多作品的写作目的皆为“光扬大汉”。班固所创作的《东巡赋
【摘要】否定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概念,它连接起黑格尔哲学的全部重要概念,使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成为“圆圈”式的结构。它同时也是概念本身所具有的能动的动力,但否定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晦涩的概念。本文从《逻辑学》出发来论述黑格尔否定的含义、目的以及否定与概念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否定在《逻辑学》中的位置和作用。 【关键词】否定;概念;《逻辑学》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孟子和亚里士多德二人的人性论尽管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但却共处轴心时代的历史际遇。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困境展现出显著的相似性。亚里士多德活跃于希腊城邦衰落政局动荡时期,而孟子则身处战国时代的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时期。在此相似的背景下,二人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孟子认为人性本具四端之善,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达到圣人的理想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将人性的本质归结为理性,追求善德与幸福,他注重人性的社
【摘要】一些学者通过秦简内容质疑《史记·陈涉世家》中“失期,法皆斩”的真实性。本文认为“失期,法皆斩”可信,《史记》与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出入可能是因为二者记载的是不同时期的秦律。通过对秦简“水雨除兴”进行断句和分析秦法繁琐严苛的特点,得出“失期,法皆斩”是可能的。最终从陈胜为楚人的角度来推测其起义的原因。 【关键词】《史记》;陈胜;“失期,法皆斩”;睡虎地秦简;军法 【中图分类号】K204
【摘要】在《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阐述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起源、内在特征及其固有危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集中批判,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自然特性,它对当今生态危机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从资本主义的历史起源、三个内在特征和固有危机这三个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生态危机,阐述了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方法。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生态危机;资本主义 【中
【摘要】荀子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礼崩乐坏的战国亟待构建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隆礼重法”是荀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方法,也是其社会治理观的重要内容。荀子在“性恶”的基础上,从明分使群和义法之辩两个层面诠释何为礼法,提出克制私欲和礼法并举两条治理路径,构建出其睿智的社会治理方法体系。荀子“隆礼重法”的社会治理方法,也为后世的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隆礼重法;荀子;规则观;当代价值
【摘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三)》五篇文献分别记载了先秦时期的礼制、音乐、思想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自公布以来,学界在整理者释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这两大方面对这五篇简文进行了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基于此,本文对《清华简(十三)》的研究概况予以梳理归纳,以为学者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数据,在方便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同时推动对清华简的解读。 【关键词】清华简;楚文字;出土文献;综述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栖息于祖国的广袤大地之上,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与融合。西南地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众多古老民族于此相互往来、沟通、交汇,从而造就了彝族、藏族等众多独具自身特色的民族,璀璨多彩的民族发展史也由此徐徐铺展。西南地区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各类自然资源充裕,聚居着藏、彝、羌等少数民族群体。川西高原地带在历史上是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之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藏族、彝族于我
【摘要】《英语集全》是由唐廷枢用粤方言编写的一部英语教材,旨在帮助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买办及商人学习英语。该书展现了晚清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唐廷枢本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论述《英语集全》的编写背景、内容、体例以及该书对汉语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英语教材;唐廷枢;《英语集全》;粤方言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摘要】传世的陶瓷产品中不乏破损器皿,窑场等相关遗址考古出土的瓷器也以残次品居多,分析这些破损标本的面貌特征并研究其修复工艺,是文物修复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而釉下彩绘瓷器因其特殊的装饰技法又明显有别于单色釉产品,使得二者的修复方法也差异明显,特别是在无痕修复教学过程中,是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元代青花瓷的装饰纹样及绘画技法,和中国画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为二者的对比研究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元代釉下青
【摘要】世纪之交以来的电影现象学理论从电影本性、电影叙事、观影体验以及观众与影像间的关系等方面重新审视着诞生百余年的电影艺术,一方面为我们重新认识和定义电影提供了崭新的思考维度,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质询电影艺术的本体性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渠道;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自上世纪末以来“大理论”退潮之后匮乏的研究窘境,进而有助于我们在新媒体时代把握电影影像与观众间的联系。本文以蔡明亮的电影《不散》作为研究文本,分析电
【摘要】《泳者之心》重现20世纪初首位女泳者冲破重重困境,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影片按照女主角楚迪的成长时间线进行叙事,重点刻画她如何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刻苦打破质疑,靠着顽强的意志与机智应对当时社会下的阻碍与陷害。最终以14小时31分钟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此成绩比男性泳者保持的纪录还快了2小时。她打破了当时根深蒂固“女性本弱”的社会偏见,提高了女性在体育运动事业的地位,电影所展现出的女性力量震撼
【摘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宫崎骏撤回引退宣言后制作的作品,其内容因前所未有的深奥难懂而成为话题。与以往不同,少年是该作品中唯一的主角。这是目前为止宫崎骏一直避免的创作模式,他本人也明确表示这正是自己需要面对的创作课题之一。本文将着眼于此,以宫崎骏本人的访谈与传记作为材料,深入讨论宫崎骏通过此作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 【关键词】宫崎骏;《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少年;恶意 【中图分类号】J95
【摘要】近年来,国产科幻动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科幻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产科幻动画正经历从“软科幻”向“硬科幻”的迅速转向,呈现由单一传播渠道发展至涵盖动画电影、电视剧集、网络动画及微短剧等多轨并行的矩阵态势,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趋势。为此,把握软科幻与硬科幻、想象力与科学性、中国价值与全球价值以及科幻版图间系统性平衡,是推动中国科幻动画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国产科幻
【摘要】电视剧《乘风踏浪》讲述了以彭锦西为代表的辽宁兴城泳装人的创业故事,不同于以往讲述东北故事的电视剧,《乘风踏浪》选择了“去工业化”的叙事手法,讲述具有辽宁文化特色的创业故事并注重地域空间在推动叙事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电视剧强化以戏剧冲突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将个体的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呈现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乘风踏浪》,叙事创新,人物形象,辽宁文化 【中图分类
【摘要】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以其流畅地道著称,广受读者好评,并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国内学者已从多角度探讨了其英译策略,但针对连词使用的实证性研究仍相对匮乏。该研究基于自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汉英平行语料库与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21对比语料库,聚焦连词显化现象,剖析张培基散文英译策略,揭示其译文流畅地道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张培基译本中的连词使用频率显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各国文化交流越发频繁。文化传播方式千变万化,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其所涉及的文化负载词内涵丰富,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因此,字幕翻译扮演着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方法或策略。本文试图在目的论的视角下,研究译者在翻译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所选择的汉英翻译策略,从而发现中英
【摘要】译者作为翻译的多重主体之一,其社会心理活动与翻译联系密切,译本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观众的阅读感受。本文将《名利场》第二十章作为源语文本进行案例分析,从翻译心理学视角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部分心理趋向。 【关键词】译者心理趋向;文学翻译;《名利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5)03-0110-03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网络流行语逐渐流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类语言简短且概括性强,极具表达力,并且朗朗上口,在年轻人群体中使用频率非常高。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一整个X住”这一表达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内部特征、使用情况和流行原因进行分析。“一整个X住”中一般插入成分为动词或形容词,意思是从内到外都非常X,表示程度深。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一整个X住;结构;语
【摘要】临猗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西南部,临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中的解州小片。临猗方言形容词前缀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分析临猗方言的形容词前缀及其构成的形容词,考察这些形容词前缀的附加意义和词缀构成的形容词的词义,探析这类形容词在句中充当的句法成分及其组合功能。 【关键词】临猗方言;形容词;前缀;句法功能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构式词语,有的构式曾在汉语史上出现过,并在该构式下产生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大量使用,但对这类词却缺少相关研究。通过梳理“X徒”构式的性质、分析其语义等方式,探讨此构式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X徒”;词族;语义演变;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5)03-0120-03 【DOI
【摘要】会意字选择部首进行归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义有所重”和“以类相从”两种观点。学术界对“伐”和“戍”,“休”和“信”,“斩”和“断”,“仚”和“汓”四组合体表意字的归部颇有争议。通过考察这八个字的形义关系以及部内字际之间的意义关系,发现“以类相从”不仅是《说文》部首的编排原则和方法,也是合体表意字归部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合体表意字;归部;义有所重;以类相从 【中图分类号】H161
【摘要】“媳妇”常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元曲、明清小说中“媳妇”使用十分频繁。同时,“媳妇”在现代汉语中也十分活跃,常用作亲属称谓,表示“儿媳”或“妻子”义。通过文献考察可知,古代汉语中“媳妇”的用法十分丰富,并不局限于作亲属称谓。因而本文试从历时的角度,结合历代文献,在梳理“媳妇”常见词义的基础上,分析其词义发展过程及语用特征。 【关键词】“媳妇”;词义发展;语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9
【摘要】网络流行语“雪糕刺客”,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迅速成了当下网友热捧的表达方式,甚至推演出了一系列“××刺客”的表达形式。在发展中“××刺客”推演为构式具有了由部分不能推导出的整体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刺客”的来源、句法、语义内涵、语用价值的探讨和分析,尝试对“××刺客”这一流行语构式进行解读。 【关键词】“××刺客”;构式;韵律;隐喻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
【摘要】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当今社会文化繁荣,对地区八景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效传承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宿迁市八景文化现状,并探索多种活化利用路径,是推动宿迁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八景文化;宿迁;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