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是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在这本诗论中,闻一多抛弃了被尊奉为学术研究正统的训诂、考据之路,转以文学史家的眼光对唐诗发展过程进行追溯,又以诗意笔触品评诗人。其批评风格成因在于闻一多集诗人、学者双重身份于一身。作为学者,他具备历史意识,严谨地进行史学研究,对诗人及其作品有独到见解;作为诗人,他带着“诗心”,对历史中的诗人充满温情,将自身生命力融入其中,运用修辞手法构筑浪漫世界,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伊恩·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中所描绘的人机关系和伦理困境。通过分析查理的不可靠叙述、亚当的自我意识与伦理原则、米兰达视角下的伦理困境,以及时代背景下的伦理困境,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伦理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亚当与查理、米兰达之间形成的非传统“家庭”关系,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本质及其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演变。麦克尤恩的作品不仅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深刻反思,也
【摘要】本文探讨J.R.R.托尔金作品中的战争书写,着眼于其奇幻史诗《魔戒》系列中对战争主题的深刻描绘,研究诗歌在《魔戒》战争中的贯穿与对战争的多维塑造。《魔戒》书中穿插的诗歌创作为战争描写提供了有益补充,是塑造史诗战争的有力方式之一。诗歌对中土战争世界的构建进行了有益补充与丰富,从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叙述完善了小说全篇的史诗氛围构建,其放置使得小说和其中的战争情节更加艺术化和史诗化。 【关键词】托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讽刺的语言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美丑对照原则是他在理论著作《〈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三大文艺思想之一,目的是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形成强烈的艺术冲突。本文依据此原则分析了《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美丑对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这些对照中所体现的矛盾冲突,揭示《巴黎圣母院》悲剧结局的必然性,启发人们思考。 【关键词
【摘要】荣格的原型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和分析意义重大。本文以《阿霞》为语料,使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分析阿霞的女性形象,从而得出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特点,分析不同理论下的俄罗斯的文学,使得中国读者加深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理解,促进中俄文化交流。 【关键词】原型理论;屠格涅夫;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摘要】王戎,字冲,魏晋著名士人,“竹林七贤”之一。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仕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历史上对王戎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因其“俭吝”和“薄情”的形象而备受争议。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世说新语》等史料,试图重塑王戎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在动荡的魏晋时期所做出的人生选择,揭示其“情钟我辈”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王戎;魏晋时期;《世说新语》 【中图分类号】I207
【摘要】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对如何作文提出过诸多见解,但历来少有人关注。本文主要从创作主旨、创作体制、创作技巧及创作风格等创作论层面对其作文观进行探究。 【关键词】《鹤林玉露》;罗大经;作文观;古代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5)08-0026-03 【DOI】10.20024/j.c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