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烟草有机废弃物指烟草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次烟叶、烟灰、烟末和烟梗等有机固体废物。由于烟草废弃物中烟碱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其不合理的处置方式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加剧环境污染。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降低污染的同时还能回收能源,对推动我国烟草行业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优化烟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本文首先结合烟草废弃物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
摘要:为了探讨氨基酸叶面肥的降Cd潜力,在湖南水稻开花期喷施6种氨基酸,对水稻Cd转运特性及其稻米Ca、Fe、Mn、Zn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施2次10 mmol·L-1苯丙氨酸(Phe)、甘氨酸(Gly)、异亮氨酸(Ile)、丝氨酸(Ser)、蛋氨酸(Met)和0.02 mmol·L-1的色氨酸(Trp),能使稻米、穗颈、穗下节中的Cd含量显著下降,稻米中的Cd平均含量从
摘要:为探究江汉平原不缺硫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用硫肥对水稻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及硫肥对植株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以湖北省洪湖市砷轻度污染的稻田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硫酸钾肥(施硫处理)替代氯化钾肥(CK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及不同部位砷、镉和铬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处理提高了水稻幼苗光合作用,促进了水稻幼苗生长,其净光合速率和地上部鲜质量较CK分别提高了67.8%
摘要:为评价施用草铵膦(GLA)可能给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制备的GLA人工污染土壤[0(对照)、10、20、40、80 mg ·kg-1]于室内老化3个月后置入赤子爱胜蚓,培养30d后研究蚯蚓体內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0、40 mg·kg-1 GLA污染土壤明显上调了蚯蚓体内NADPH氧化酶和CAT同工酶活性,同时促进了GSH的合成(P<0.05)。当G
摘要:为探明云南典型高背景区白菜土壤铬的阈值,减轻高铬背景值对白菜生长及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本研究选取具有高铬背景值的典型土壤,选种当地大宗种植的白菜品种(德高CR117)开展外源添加铬(CrCl3·6H2O)的盆栽试验,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研究土壤—白菜铬的迁移特征与阈值。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总铬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铬浓度呈线性增加,总铬含量在293-837 mg·kg-1,
摘要:为了探究镉低积累型菜心碧绿粗苔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间作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在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农场进行了模拟控制试验,分别采集菜心、东南景天在单作和间作时的根际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其中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较单作分别提高了79.05%和50.00%,菜心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则分别提高了110.96%和125.00%;间作使东南景天地上和地下部的镉含量较单
摘要:为探究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特征,本试验以长江下游某典型遗留硫铁矿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Pb、Cu、Zn、Cr)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设置监测田块,核算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输入与输出通量及构建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硫铁矿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主要是Cd、Cu、Zn,分别有5.88%、33.99%和13.07%的土壤样品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
摘要:为探究镉污染条件下红黏土的微观结构演化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揭示镉污染红黏土的强度劣化机理,本研究通过直剪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研究了镉污染红黏土的剪切特性和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镉含量的增加,黏聚力平均减小25.5%,内摩擦角平均增大21.1%,抗剪强度出现劣化趋势,剪切破坏面形态凹凸越来越明显;微观影像显示出颗粒蚀化现象,孔隙发育平均增大11.
摘要:为了探究老化时间对金属改性生物炭的性质及其对重金属固定效果的影响,采用60℃及90℃恒温恒湿(湿度维持在40%)的非生物老化培养方法,对MgCl2浸渍改性生物炭进行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FT-IR结果表明,老化易在生物炭表面引入-COOH、C=O等含氧官能团,提高生物炭对Pb2+的螯合能力;Zeta电位结果说明老化会因为-OH等官能团发生氧化而形成大量的-COOH,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炭的电负
摘要:为评估新烟碱类农药潜在的环境风险,研究了陕西省不同地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啶虫脒的污染残留情况,探究了不同新烟碱类农药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范围为吡虫啉ND-113.71 μg·kg-1、啶虫脒ND-19.48 μg·kg-1、噻虫胺ND-184.32 μg·kg-1和噻虫嗪ND-145.02 μg·kg-1,其中噻虫胺和噻虫嗪残留量较高,需
摘要:为明确稻秆生物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基于水稻种植的盆栽试验,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析方法(BBP法),分析了生物炭在不施加(CK)、施加一年(BI)和两年(B2)条件下,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土壤中可溶性磷(CaCl2-P)、易被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易被有机酸活化释放的磷(Citrate-P)和潜在无机磷(HCl-P)4个组分磷与全磷(TP)、有效磷(Br
摘要:为分析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开垦后土壤无机碳储量的变化,探讨开垦对土壤无机碳的影响机制,以半干旱区开垦农田(苜蓿地)为研究对象,以邻近的退化草地(荒漠草原)作为对照,借助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并计算0-300 cm土壤深度土壤无机碳(SIC)、次生碳酸盐(PIC)和原生碳酸盐(LIC)的储量。结果表明,与退化草地相比,苜蓿地0-300 cm处的SIC总储量显著增加了88.42 Mg·hm-2,PI
摘要:为探讨种植不同作物对坡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的影响,在光伏农业坡地项目区内采集玉米、大豆、南瓜片区以及未种植区土壤样品(各处理分别记作YM、DD、NG、CK),测定不同片区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其不同粒径(d>2 mm、0.25 mm≤d≤2 mm、d<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同时对土壤团聚体分布比例及其有机碳含量
摘要:为探究红壤区花生种植地氮素的垂向迁移影响因素及其损失特征,本研究利用HYDRUS-ID模型构建适用于红壤地区的水氮耦合模型。该模型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和室内淋溶实验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校验过的模型模拟研究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剖面氮素的动态迁移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HYDRUS-ID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度较高,模型可用于模拟花生地不同深度土壤水氮运移过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
摘要:为探讨杨梅(Morella rubra L.)林中生草模式和降雨强度对氮、磷淋溶特性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淋溶柱法模拟不同林下生草模式[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525HQ)单作、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 Amba)单作和紫花苜蓿-鸭茅混作],研究暴雨和大暴雨强度对淋溶过程(20、40、60 cm)中氮、磷流失以及土壤氮、磷养分
摘要:为分析景观格局对合肥市南淝河水质的影响,基于南淝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水质实测数据,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水质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不同时空尺度下水质与景观组成、景观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淝河非汛期水质总体优于汛期,且水质污染指标在空间分布上的离散程度较大。建设用地在非汛期、汛期均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态氮(NO3-
摘要:为揭示岱海不同时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差异,基于2021年1月(冰封期)和5、7、10月(非冰封期)岱海水样及冰样的实测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相关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岱海氮、磷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子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岱海水体中总氮(TN)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总磷(TP)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从冬季到次年秋季,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长期净人为磷输入(Net anthropogenic phosphorus input,NAPI)及其对河流总磷(TP)通量的影响,本研究估算了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及河流TP通量,并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潮河流域1995-2014年的NAPI量为4.93 -10.74 kg·hm-2·a-1,年均增长率为4.01%,其在时间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南高北低,9
摘要:为保障南四湖生态安全和周边居民健康,在汛后和汛前对南四湖沉积物中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测定,分析其组成特征,并评估其潜在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总含量在2.72-276.07 ng·g-1之间,平均含量较高的有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11.67 ng·g-1)、恩诺沙星(4.96 ng·g-1)、环丙沙星(3.80 ng·g-1)、诺氟沙星
摘要:利用农业灌排系统改造建设生态沟渠是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水生植物、填料及水力负荷等是影响沟渠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沟渠和沸石+苦草沟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HIR)下两种沟渠对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差异,阐明了苦草对沟渠脱氮除磷的贡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HLR下沟渠对水体氮和磷浓度去除率分别为4
摘要:为探索一种低C/N废水脱氮新技术,本研究将绿沸石和玉米芯组成复合载体,以小球藻和活性污泥为接种物,通过吸附法构建固定化藻菌系统(IABS),探究了装置的脱氮效果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可有效改善废水的C/N,构建的固定化藻菌系统可实现低C/N废水中氮素的有效去除。装置脱氮效果随着HRT的延长而提升,当HRT达18h时,装置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可达98%;氨
摘要:蚯蚓堆肥可削减畜禽粪便中部分耐药基因(ARGS),为进一步削减ARGs残留,本研究通过向牛粪蚯蚓堆肥中加入3%的板蓝根(BG)等8种不同抑菌功效的中药渣,研究其对ARC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CEs)的动态变化影响(0-28 d)。结果表明:不同中药渣对蚯蚓的存活影响不同,当归(DG)和板蓝根有利于其存活,而枸杞(GQ)、苦参(KS)、蒲公英(PY)和三七(sQ)对其存活不利。堆体中ARGs普
摘要: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pH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不添加稻壳炭)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强化后的电导率、有机质分别降低
摘要:为阐明不同品种茶树修剪叶初始化学组成对其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川西低山丘陵区福鼎大白(C.sinensis,FudingDabaicha)、川茶3号(Chuancha No.3)、川沐217(Chuanmu No.217)和川农黄芽早(Chuannong Huangyazao)4个典型品种茶树的修剪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进行为期360d的室内模拟分解试验,探讨修剪叶分解动态及其碳(C)
摘要: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合理管理氮肥以充分协调水稻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矛盾,实现低碳排放并保持水稻产量,本研究探讨了大气CO2浓度升高120 μmol·mol-1与氮肥减施40%对淹水稻田水稻生产及CH4排放的影响及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OTC)组成的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设置4个处理,即环境CO2浓度+施氮250 kg·hm-2(CK)、大气CO2浓度升高120μmol·mol-1
摘要:针对我国农业源氨排放过高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究有机肥减量配施外源碳基肥(生物炭及腐植酸)对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及黄瓜产量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qPCR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影响氨挥发的微生物学机制,明晰设施菜地有效的氨减排措施。以天津市武清区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CK、推荐施肥量N1(37 500 kg·hm-2有机肥)、推荐施肥量配施腐植酸NIF(37 500 kg·hm
团队带头人 和丽萍,1974年出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士壤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土壤生态环境管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耕地土壤安全利用等方面研究。牵头组建并培养了云南省土壤环境保护研究学科团队,有力支撑并引领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他期刊论文10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团标发布2项。授
专家简介 丁永祯 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废弃物资源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指导专家,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农田污染防治与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杨凤霞 201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