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会同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基于素养导向的新一轮课改,立
·策划人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历史起
【摘 要】建构完善省域教师发展机构体系是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支撑,设区市教师发展机构在省域教师发展机构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我国设区市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研制应该遵循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建设标准覆盖机构职能、队伍建设、基础条件和发展机制四个维度。设区市教师发展机构是从事市域教师发展工作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它具有市域教师发展规划研究、政策研究、科学
【摘 要】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市域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关键和核心是课程的整体建设与实施。区域教师发展机构应立足一线学校需求,联合高校,协同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课程建设,统整课程资源,并努力推进课程的实施。 【关键词】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课程建设;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
【摘 要】为适应教育强国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教师培养要深化精准培训改革。以淮安市新时代“好教师”梯队培育计划为例,该培育计划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基础,建构金字塔型高素质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培训课程,探索“分层—分类—分级—分步”4F培养模式,突出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 【关键词】教师梯队;课
【摘 要】“南京市名师工作站”是南京市教育局进行名师集群式培养的管理组织,它既是南京市域层面名师发展的最高平台,也是南京市名师团队的聚合联盟。在详细阐述名师工作室建设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与支持平台,探索了南京市名师集群培养的创新样式,并对名师集群式培养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名师集群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大国良师”包括教育家、教育家型教师、卓越教师和众多骨干教师。以“1115工程”培养区域“大国良师”是新时代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培养创新行动,其基本路径是以战略导向创新目标,以素养导向创新课程,以实践导向创新研修,以精准服务创新管理,以自我实现创新激励。中小学教师培养创新不在于方法创新,关键在于更新理念、坚定信念,在守正创新中将优良传统方法系统化、人性化和长效化。 【关键词】大国良师;“1
【关键词】共同体;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区域实践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0032-03 【作者简介】倪天华,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南京市栖霞区教育局(南京,210023)局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育厅函〔2023〕3号)明确指出,要“有组织地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形
【摘 要】在协同育人教育背景下,江苏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创新模式。为提升江苏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育人成效,建议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增加专门制度供给并增强制度联动监督;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打造“三三三”育人模式,形成多样态行动模式;兼顾主体客观需求,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成长,关注教师发展需求,提升育人水平,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促进家庭和谐发展。通过这些举措,深化江苏家校社协同育人“教
【摘 要】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秉持优良办学传统,致力于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以“问·道”精神为引领,精心构筑“明德至善”德育体系、“笃学至善”课程体系、“明志力行”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自能发展”智能管理体系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高品质高中发展的新样态书写教育强国的“木中”答卷。 【关键词】高品质高中;内涵建设;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采用“非常6+1”的创新路径,“1”是以“新行动纲领”为载体的价值观引领,“6”是以六个责任制、六连环成长平台和年级导师的组织赋能,形成年级组导师“六微”在场行动的师德师风建设支持,探索出富有成效的学校整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创想”好教师;价值使命;年级导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
【摘 要】“融学润成”是宿城教育人的不懈追求与终极目标,致力于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打破学科界限,广泛吸纳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思想,让丰富的知识资源相互交融,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灵动课堂”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旨在打造“灵气灵性灵活、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育人理念,聚力擦亮“学在宿城”教育品牌。 【关键词】“融学润成”;灵动课堂;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7 【
【摘 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是整个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通过区域统筹,校际联动,共建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制度文化及三类课程,进而使中心运行管理规范化,各类资源最优化,支持策略多样化,使随班就读支持保障工作“校外有所依、校内有所靠”,整体推进区域融合教育的内涵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校际联动;随班就读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南京市高淳区自2022年起开展“四维一体”区域课堂改革实践,以“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作业目标”一体化为核心,以教学设计触发课堂改革、以作业优化实现减负增效、以评价改革导引课堂转型,完成了区域课改的系统构建;通过创设研训一体新机制、开发教师发展新路径、促生学校实践新样本、营造教育发展新生态来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协同深入。 【关键词】“四维一体”;课堂改革;区域实践 【中图分
【摘 要】目前,集团化办学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体量更大,二是质量更高。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探索出“项目式孵化”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由典型样本研究、重点项目统整、有效机制配套、成果导向助力四部分组成,标志着基于教师群体的横向发展思维向立足教师个体的纵向培育思维的转变,表现出前瞻性、适配性和高效性等突出特点。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项目式孵化;集团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小学国防科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小学国防科技教育综合学习的推进过程中,空间是其重要支撑。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空间可以塑造和谐稳定、持久发展的教育环境,应当引起学校的关注和重视。南京市小营小学从物理空间、数字空间、课程空间三个方面加强空间建构,确保“时空拓展”价值的生发。 【关键词】国防科技教育;综合学习;空间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继承并发扬吕凤子教育思想中的“做合理儿童”思想精髓,从目标重构、场域重建、课程重塑、评价重组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努力使儿童成长为具有“合乎法理、明晰事理、探索学理”品格特质的新时代“合理儿童”,以“儿童的目光”眺望未来。 【关键词】“做合理儿童”;五育融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006
【摘 要】扎实有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新时代的重要教育议题。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小学通过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填补“数字鸿沟”,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育改革;育人品质;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
【摘 要】博物学习是新时代培育有知识、有见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关键。通过理论建构和丰富多元的实践探索,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厘清儿童博物学习的五个维度和六个层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育儿童博物意识、兴趣、能力、情感、品格,助力儿童探索世界能力的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奠基工作。 【关键词】儿童博物学习;小小博物家;亲万物·晓天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江苏省南通市锡通园区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立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等理论,积极构建校本课程——“跃美”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 【关键词】校本课程;劳动教育;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江苏省江阴市陆桥中学积极打造乡村美术特色课程,从美育的终极目标出发,立足课程标准实施美术国家课程,传承乡土文化设计传统艺术特色课程,整合多元课程资源打造美术融合课程,以“拓展教学场域、建立美术范式、开展多元评价”为路径,以美启真,以美育人,一路追寻着乡村美育的应然之境。 【关键词】美术特色课程;乡村文化;综合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创建于1929年,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学校践行“百年实小、悠悠书童,特色发展、滋养人生”的育人理念,坚持以创建“实验型、示范型、高质量、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学校科研氛围浓郁,先后培养了6名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2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教师,100多名区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从“十一五”至“十四五”,
【摘 要】教师成长是课堂变革与学校发展的基石。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基于暖认知理念培养“活泼泼的”教师,通过分层培训、上挂横联、创新激励等策略,在教师个体、群体及学生培育等方面彰显出成长效能,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活泼泼的”教师;暖认知;教师成长;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009
【关键词】“活泼泼的”课堂;课堂教学;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10-0092-02 【作者简介】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25007)研究员。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江宁实小”)“活泼泼的”课堂,深度体现在人与知识、人与他人、人与物境、人与自我的互动关系中。 一、人与知识:深度融合,跨越边界 从
裴友军,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党总支书记,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1115”领航校长培养对象,南通大学兼职教授;从教27年来,先后担任多所学校校长,坚持“文化立校”,提倡“精准教学”,探索“六学课堂”,办学经验在教育类期刊刊登专题介绍;先后主持江苏省“创享”语言课程实践基地、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和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