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摄影成为见证历史、记录当下的重要工具,社交媒体日渐成为大众发表影像、传播影像的重要平台,人们不仅习惯于每日在图片的海洋中遨游,在图片中读历史、看世界、识他人、观自身,而且也经常回顾、整理以往的各类照片,发表时或以月度、季度、年度照片的形式出现。年终岁尾,年度照片成为重要看点。 往年,一到年底,各大通讯社、图片社往往会推出自己的年度照片。阅读这些年度照片,能让读者回顾过去一年来所发生的各类大事
[展讯] 聚焦女性 展览时间:2025年2月1日至7月13日 展览地点:美国南加州圣迭戈市摄影艺术博物馆 19世纪,作为新兴媒介,摄影比绘画和雕塑等已确立的艺术学科更容易接近。然而,即使进入壁垒减少,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摄影领域同样面临限制。对性别的期望往往决定了她们可以追求的主题,通常鼓励肖像和静物,而不是战争和探索的照片。20世纪,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摄影,到20世纪30年代,一
作为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会让我感到拍摄更有意义。 阳丽君(以下简称“阳”):祝贺你刚刚获得了第15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这应该是你多年专业积累的成果。 肖戈(以下简称“肖”):我从小生长在鄱阳湖畔的湿地间,喜欢在湖边村落里观察小动物和各种鸟类,那时候用圆珠笔、钢笔、毛笔尝试着画动物,画了很多,在少年宫的少儿书法美术比赛中频频拿奖。大学时学的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当了美术老师,还是
编者按: 百余年来,随着摄影光学器械的飞速迭代,照相机与摄影已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摄影行为的发生只有通过照相机来实现。然而,正如绘画不一定要使用画笔,摄影也可以不使用照相机。“摄影”(photography)由希腊语“phosgrapho”转变而来,“phos”意为光,“grapho”意为画、写或记录。因此,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照片(photograph)宽泛地指代光线作用于感光
在摄影术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技术和方法已逐渐被历史淘汰,用光与物体的影子记录事物是最古老的与摄影有关的图像记录方式之一。与小孔成像的原理不同,物影摄影(Photograms)无需经过小孔,而是通过直接把物体的影子投射在感光载体上实现影像留存。这是迄今为止延续时间最长的物像记录方法之一,算起来已有几个世纪之久,远远早于摄影术的发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摄影”(Photography)是由无数个光影现
亚当·弗斯(Adam Fuss)利用蛇和烟雾,蝴蝶、鸟和兔子,婴儿和他们的衣服,整株植物和它们的叶子、卷须、花朵等事物制作图像,这些图像虽具有摄影性质,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照片。它们是物影照片:通过将物体放置在经过化学处理的纸张上并曝光而产生的图像。这种方式虽然会丢失一些细节,但我们在其中能看到的是一种毋庸置疑的准确性——艺术家使用闪光灯在纸上留下直接的物像,物体和其图像之间没有经过任何干预,因
我喜欢炼金术,我的祖父是一名泥瓦匠,我想这是他遗传给我的基因。于是,我成了一个热衷于金属湿版摄影的创作者,我喜欢把火棉胶浇在金属板上,等待金属板变冷的过程。我主要使用湿版火棉胶工艺制作物影照片,金属板上的主体都是黑的,但主体的轮廓是清晰的,我通过操纵金属板使图像更加梦幻。我走路、收集、观看、凝视、思考,直到碎片坠落到地上,这好比我的创作过程:首先将一个想法在脑海中粗略地勾勒出来,再把它拼凑起来
苏珊·德尔格斯(Susan Derges)生活并工作于英国德文郡的达特穆尔地区(Dartmoor Devon),陶河(River Taw)是她反复探索的主题。这条生机勃勃的天然水系发源于达特穆尔北麓,流经她的工作室和住所。出于对陶河的深厚感情,她创作了“陶河”系列。 在过去的30年间,德尔格斯探索出一种独特的捕捉、描绘水流运动的方法——将感光纸直接浸入河流和海岸线。她常常在月光下观察河水的流
在摄影术发明的最初时刻,即19世纪后半叶,关于摄影起源的流行解释主要有两种:自然起源说和技术起源说。“自然起源说”认为摄影是自然界的产物,而非由人工制造,摄影源于大自然并显示出“自然魔力”(natural magic)。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将新鲜事物置于一个古老的文化格局中来进行理解,故而不可避免会将摄影术神秘化。因此,将摄影与巫术、魔术、灵魂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均是认知摄
吴锦辰所拍摄的“放松入睡”系列作品充满想象和梦幻意味。一部分作品精心运用了道具制作和场景搭建,画面里的人物有的戴着一颗监控摄像机的脑袋,或者耳朵被喇叭所阻塞;有的则长着一对羊角,像是一种怪异的生物。还有一些是对人物或场景的直接拍摄,但通过对服装和妆容、光线和色彩,以及人的姿态、表情和眼神的把控,为画面注入细致入微的情绪。 吴锦辰的拍摄,以及观众和作品的关系就像一个用摄影解梦的过程。从一方
这些年,我东奔西走,行摄不止,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一直令我魂牵梦萦。我用两年多的时间在那里行走、拍摄,历尽艰辛,但乐在其中。人为什么会莫名对一个地方有如此的亲近感,难道这就是藏地秘境的神奇之处?正所谓唯有热爱方抵岁月漫长,作为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相机是我观看世界的工具,也是我观察世界、表达观点与思考的方式,它已融入我的生命。感恩摄影,这些从户外拾回的影像不仅留住了时光与记忆,还让我懂得了尊重自然、
杉本博司拍了一套海景照片,天空、大海在画面中上下等分,交汇处也即海平线。这条线一直深深印记在我心里,不能忘怀。近十年过去,我一直进行着针孔相机拍太阳轨迹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每年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用相机朝正南方向天空拍摄,太阳运行的轨迹竟然是一条非常水平的直线。于是,我萌生一个想法,即将海平线移至画面三分之一处,在春分或秋分时,用针孔相机拍摄太阳轨迹和海平线这
清江,古称“夷水”。《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注:“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摄影师王双跃生长于斯,有巴山的豪情,也有清江的诗情,更有对这片热土的真情。 摄影,是摄影师用镜头切割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三十多年来,王双跃用脚步丈量巴山,记录了清江流域百姓的生存状态、生产方式、文化传承、人文风情以及时代变迁。正如他自己所说,漫长的生活往事历历在目
西安,是一座传统与时尚并行的城,站在城墙上,这种感觉更为真切。两千多年来,历史事件轮番上演,犹如舞台上的剧目,历史人物则深埋地下。唯有古城,以及依附于它的文化和传统生活,宛如岁月长河中的定海神针,不曾有大的改变。 生活在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西安,这里的人对这座城的感受自然与众不同。不少西安人都把城墙当作一种实实在在的依靠,对它难以割舍,即便搬家,也大多在城墙内外。1988年,我从陕西乡下考学到
我对新疆的向往始于少年,在对边疆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我认为那里就是边疆。少年读诗,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还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都让人充满遐想,新疆著名诗人周涛先生曾描述新疆风光说,任何一个傻瓜使用任何一种傻瓜相机就能拍出最美的照片。学摄影后,新疆雪山草原的照片不断刻印在脑海里。 2024年8月底,《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与阿拉尔文旅局联合举办的“走进阿拉尔”系列活动
“我的摄影我的团”始创于2008年,是一家曾在部队从事摄影工作的转业、退伍军人组成的摄影创作服务机构。十多年来,“我的摄影我的团”本着服务摄影人的理念,以发展摄影文化事业为宗旨,打造了一个集采风创作、交流提高、学习探讨为一体的专业平台。现选登会员优秀作品,与读者分享。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时代的缩影,每个家庭都与时代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摄影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我们家小宝于2018年10月顺利出生,我们也正式加入二孩大军的队伍中来。每天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宝贝儿。从开始的单人份,全部都换成双人份,每每看到两姐妹在一起的暖心画面,我们觉得两个孩子会彼此拥有一份手足之情,互相陪伴着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也在抚育两个孩子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