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瓜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瓜菜产业发展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霜霉病是威胁瓜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大面积暴发时植物茎、叶及花序均受到损害,植株产量及品质降低。近年来,随着江苏省瓜类作物霜霉病发生面积和受害面积逐年提升,瓜类作物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已十分迫切。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黄瓜和甜瓜为代表对瓜类作物霜霉病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4个
摘要:土壤中硫素缺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土壤肥力问题,严重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威胁粮食安全。硫作为继氮、磷、钾后居第4位的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国内外对其关注与研究较少,不仅忽视了其营养作用,还忽视了硫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耕地缺硫现状与原因,阐明了单质硫在土壤中循环转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从土壤作物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施硫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包括提高氮、磷及微
摘要:水通道蛋白(AQP)是高度多样化的内在蛋白家族,可运输水和中性溶质,在植物发育和胁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月季(Rosa chinensis)AQP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仍知之甚少,以月季品种坦尼克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分析,对月季AQP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1个AQP编码基因的非冗余成员,其中57个可定位于9
摘要:万寿菊(Tagetes erecta)是国内外广泛栽植的一年生草本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挖掘万寿菊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信息,并对万寿菊属的2个品种、24个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挖掘到10 182 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6.07%,平均6.15 kb出现1个SSR位点。
摘要:磺基转移酶(SOT)是一类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蛋白,能催化磺化反应,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逆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烟草中SOT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烟草K326中克隆到一个SOT基因,命名为NtSOT17,并对NtSOT17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NtSOT17全长CDS序列为1 076 bp,编码34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58 ku。亚细胞定位
摘要:2C型蛋白磷酸酶在细胞信号传导和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甘蓝型油菜PP2C家族的系统分析尚未见诸报道。本研究对BnaC03g56680D基因进行了全面分析。BnaC03g56680D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423 bp,编码140个氨基酸,包含PP2C-like结构域,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5 765.96 u,理论等电点为4.96,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呈现为无规
摘要:为提高广元烟区烟叶综合质量,探寻有机肥施用量与甲壳素、芸苔素内酯互作对烟株及上部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设置3种有机肥施用量处理即T1(高有机肥,1 500 kg/hm2)、T2(中有机肥,1 125 kg/hm2)、T3(低有机肥,750 kg/hm2),并喷施A(甲壳素 30 mg/L)、B(芸苔素内酯10 μg/L)和C(蒸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浓度、类型化控剂和喷施时期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和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江玉877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喷施二氢卟吩铁0.009 g/hm2,调环酸钙7.5、15 g/hm2,抗倒酯37.5、75 g/hm2,以外施清水为对照,测定化控剂喷施后玉米株高动态变化及对成熟期玉米茎秆形态、力学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喇叭口期喷施二氢卟吩铁使玉米每穗粒
摘要:玉米为盐敏感作物,长期盐胁迫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生产。为培育耐盐性高的玉米品种,对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耐盐性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模拟山西南部粮食产区盐碱土环境,在种子萌发期对14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以不同浓度混合盐溶液(MgCl2、MgSO4、NaSO4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1)进行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150 mmol/L的混合盐胁迫下,大部分玉米自交系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差异显著,150 mm
摘要:为了探明玉米苗期耐低氮自交系的鉴定方法和指标,从而筛选出耐低氮能力强、可应用于育种实践的玉米自交系,以108份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正常氮、低氮2种条件下玉米苗期水培试验,系统测定与根部生长发育、生物量相关的10项指标;根据耐低氮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与分析方法,筛选出玉米苗期耐低氮自交系和主要鉴定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氮处理下,玉米自交系苗期
摘要:对转GbHCT基因棉花叶片进行草铵膦除草剂浓度梯度筛选,通过对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基因GbHCT在棉花纤维发育中的作用。通过60、70、80 μL/L浓度的除草剂初步筛选抗性植株,测量经标记基因PCR鉴定为阳性的植株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1)当草铵膦除草剂浓度为80 μL/L时筛选效果最佳,喷施除草剂9 d后转GbHCT13
摘要:探讨不同浓度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处理对烤烟上部6张叶片农艺性状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浓度处理,旨在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浓度水平(分别为1/10、1/30、1/50原液)进行田间试验,处理时间分别为打顶后0、7、14 d,在处理后每隔7 d测定1次农艺形状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
摘要:以新疆奎屯垦区2个棉花主栽品种国审棉Z1112和K07-12为供试材料,设置化学打顶和人工打顶(TM) 2个打顶处理,其中化学打顶包括40%氟节胺悬浮液(抑顶,TY)、250 g/L甲哌水剂(垄垄茂,TL)、98%甲哌可溶粉剂(缩节胺,TS)3个化学打顶药剂处理,以TM为对照,调查和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棉铃时空分布、产量及纤维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奎屯垦区的棉花
摘要:为筛选出一种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的叶面肥喷施方案,加快叶面肥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为棉花提质增效及棉农增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直播棉品种JX0010为供试材料,设计3种叶面肥(五谷丰D、辽稻优B、蔬鲜美P)和3种施肥水平(375、750、1 125 g/hm2),并以常规叶面肥S和喷施清水CK为对照,分析喷施叶面肥对棉花农艺性状、棉铃空间分布、叶面积指数
摘要:为给优质茄衣、茄芯雪茄烟叶生产提供科学量化依据,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分别选用茄芯品种古引4号(海研101)、茄衣品种青雪103(QX103)为供试材料,以经典统计学为分析工具,在对试验地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别建立氮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4个因子与茄衣、茄芯雪茄品种一级烟叶产量之间的经验模型,并分析各因子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进行模型
摘要:为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铬胁迫下烟草生理及铬积累特性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铬(Cr,90 mg/kg)胁迫下叶面喷施0、15、75、150 mg/L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以无胁迫下喷蒸馏水作对照。结果表明,铬胁迫使烟株生物量显著降低,烟叶内过氧化氢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抗坏血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植物非蛋白巯基含量、植物螯合肽含量和内源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下降,烟株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我国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高粱育种水平,对2017—2022年间我国登记的771个高粱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及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产区的普通高粱呈现出生育期缩短,株高高度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的趋势。普通高粱的颖壳色和粒色向着深色发展,穗型则根据实际自然条件对中散和中紧有不同的侧重。高粱的粗蛋白质含量呈现上升趋
摘要:水稻穗部病害稻曲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是稻曲病防控最有效且经济的方式。由于稻曲病的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的温度和湿度都会使同一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表现出很大差异,依据国际水稻所提供的种质材料在江苏地区的生育期,筛选到23份生育期相近的水稻种质,通过稻曲病田间病圃自然诱发和人工注射接种2种方法,发现不同种质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比较分
摘要:为加快扬辐粳系列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对275份水稻新品系进行穗颈瘟抗性鉴定,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5、Pia、Pik、Pigm和Pita在试验材料中的分布,并分析了抗性基因分布与穗颈瘟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扬辐粳系列水稻新品系中这6个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7.3%、10.5%、33.5%、4.7%、36.7%、23.3%,其中Pigm出现频率最高,在扬辐粳系列新
摘要: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CBS 433.97次级代谢物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麦角甾醇,研究其对小麦株高、根长和根数的影响,并对麦角甾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潜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具有促进小麦生长的作用,当浓度为0.1、10 mg/L时,与对照相比,小麦幼苗根数分别增加了6.06%、9.09%,株高分别增加了10.04%、6.69%。另外,麦角甾醇具有防治小
摘要:为挖掘对常见农业病害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密黏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等具有高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樟叶越橘内生真菌进行筛选,通过菌落观察、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拮抗菌株的抗逆特性及其对常见农业病害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株穗状弯孢(Cu
摘要:探究在不同磷水平下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后续深入探究其对黄瓜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计双因素试验,因素1为施加基质处理,因素2为施磷水平处理。植物生长28 d后测定黄瓜幼苗地上形态学指标、根系形态学指标及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固态发酵基质及施磷对黄瓜幼苗植株生长、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空
摘要:以巴西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法进行培养,通过42 d生长期观察,研究6个不同pH值(3.5、4.5、5.5、6.5、7.5和8.5)处理对香蕉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42 d时,pH值低于4.5和高于7.5的处理会明显抑制香蕉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强酸(pH值为3.5)和强碱(pH值为8.5)显著降低香蕉幼苗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直径和根体积,尤其是在酸性条件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生物碳对菊花连作土壤改良及对连作菊花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并揭示生物炭缓解菊花连作障碍的作用机理,以添加不同种类(稻壳、玉米芯、玉米秸秆)、不同用量(2%、4%)生物炭的菊花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植株生长指标、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变化,分析生物炭施用对连作土壤特性和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会降低菊花连作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率和有机碳含量,
摘要:以13个不同种源软枣猕猴桃果实为材料,分析测定11个果实表型性状及品质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果实外观性状及品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变异系数范围在4.21%~19.89%之间,其中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9.89%和18.6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摘要:为探究草莓叶面喷钙对矿质元素含量、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选取草莓品种章姬为研究对象,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了4个CaCl2喷施浓度,分别为0.25%、0.50%、1.00%及2.00%。喷施2次后,先对草莓叶片进行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随后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草莓叶片钙元素含量随喷施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矿质元素含量方面,随草莓叶片钙
摘要:为探讨沙门氏菌感染对番鸭的影响,拟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沙门氏菌感染番鸭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组织的转录调控。利用肠炎沙门氏菌感染14 d雏番鸭,感染后1、3、10 d采集试验组和对照组法氏囊组织样本,提取RNA,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不同时间点转录组变化、信号通路和功能。结果表明,在番鸭感染沙门氏菌1、3、10 d分别发现9、97、4个差异基因(P<
摘要:为探究黔中金荞麦醇提物的饲喂效果,选择36头28日龄巴克夏×可乐猪二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A50组(基础日粮)和B50组(基础日粮+1.5%黔中金荞麦提取物),饲喂53 d后测定相关指标并进行Illumina NovaSeq测序。结果显示,与A50组相比,B50组断奶仔猪尿素氮(UREA)显著降低(P<0.05),免疫球蛋白A(IgA)极显著增加15.51%(P<0.01),
摘要:为探究肠杆菌F8-H发酵道真烟叶作用机制,分析发酵前后烟叶香味成分的变化,利用宏全基因组学分析发酵过程中烟叶表面微生物群落和基因丰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烟叶中4,7,9-巨豆三烯酮A、二氢猕猴桃内酯以及茄酮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10.34%、16.59%和10.50%,新检测到植酮和橙化基丙酮这2种香味物质;烟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相对丰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肠杆菌属、
摘要:以云烟87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通过烟叶自动化密集电烤箱进行烟叶烘烤,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CK(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处理(变温幅度±1 ℃,变温频率3 h)、T2处理(变温幅度±1.5 ℃,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上部烟叶香气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烟叶的游离氨基酸和常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烟叶烘烤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变温幅度为±1
摘要: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去除4种进口烟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获得烟叶水提物,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烟叶水提物中糖苷键合态成分,制备键合态香气化合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键合态香气化合物的组成,以揭示4种进口烟叶中键合态香气化合物的差异。结果表明:(1)津巴布韦、加拿大、美国、巴西烟叶中分别鉴定出键合态香气化合物30、31、32、26种,含量分别为1 082.85、1 200.38、
摘要:为探究不同哈茨木霉制剂对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给木霉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进行大田试验,以烟草品种云烟99为材料,试验设置5个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15 kg/hm2 哈茨木霉A剂型),T2(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B剂型),T3(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C剂型),T4(常规施肥+15 kg/hm2哈茨木霉D剂型)
摘要:为探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甲烷功能微生物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自2017年起进行长期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秸秆还田(主因素)设秸秆全量还田(S)与不还田(S0),耕作方式(副因素)设免耕(N)、旋耕(R)、翻耕(T),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产甲烷菌(mcrA基因)基因丰度、有机碳组分、容重、总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pmoA
摘要:为了解不同覆膜材料对陕北沙区马铃薯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探究白色降解地膜(WD)、黑色降解地膜(BD)、白色聚乙烯地膜(WP)、黑色聚乙烯地膜(BP)、不覆膜(CK)等5种覆膜处理对马铃薯产量、耕层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D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薯数和单株薯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商品薯率显著高于WD、WP、CK(P<
摘要:为有效解决果园长期清耕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以刺梨园为研究对象,设置紫花苜蓿、黑麦草和小麦3个生草栽培处理,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不同生草栽培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小麦模式相比,紫花苜蓿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含水率及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56%、10.18%、12.04%、43.52%、146.58%和
摘要:为探究苏州城市公园常见灌木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以苏州白塘公园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梯度的土壤含水量区域,从中随机选取30个样方,以公园中7种常见灌木为试材,测定其结构、生理和化学性状,采取单因素方差、皮尔逊相关性、主成分及模糊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探讨微观尺度下的灌木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梯度的响应机制,为后续灌木的遴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
摘要:为探索烟后种植不同作物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探究出适宜云南地区的烟后轮作模式,选用云南地区旱地连作10年的烤烟土壤作为试验田,以休耕为对照,设置烟后荞麦、绿肥、白萝卜、蚕豆、大蒜、油菜、白菜、大麦8个轮作模式,对轮作后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休耕,轮作作物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电导率、土壤容重和
摘要:明确土壤机械组成差异对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优化旱地土壤管理和土壤质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省黔北地区典型旱地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氮、磷、钾、有机碳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机械组成,以及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团聚体稳定性,对比分析土壤颗粒与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质地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0
摘要:探讨环境规制政策与疫病冲击在推动养殖业资本化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有助于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可行路径。运用2010—2020年我国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中央政府污染减排计划和各省份生猪疫病强度数据,构建了水污染治理和疫病强度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水污染治理和疫病强度对养殖业资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治理显著推动了生猪产业的资本化进程,加速淘汰了
摘要:在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背景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策划创制了9部以优秀农业科学家、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及团队典型事迹为主题的原创系列短视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系列短视频在叙事视角层面,以限知视角为主,全知视角为辅,利用多元视角展现立体的人物故事,通过内视角的叙事手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叙事结构层面,采用板块式结构进行价值链接,运用递进式逻辑传递情感氛围
摘要:为探索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种业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基于面向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梳理、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和重点企业线上线下专项调研等,系统分析并总结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识别种业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种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种业振兴背景下进一步扶优做强江苏省种业企业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江苏省种业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政策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