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因其在价值创造、资源配置、创新驱动以及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我国“数据要素×”行动规划公布后,金融业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围绕“有数、治数、用数”的目标,积极拥抱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探索其落地应用,以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金融服务乘“数”而上。
国务院印发“国九条”,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九条内容,被称为“国九条”。“国九条”指出,未来5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到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
人民银行、外汇局: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还是保持总体稳定的,人民银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央行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在近期国际外汇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保持了
精彩观点 习近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发挥数据要素报酬递增、低成本复用等特点,可优化资源配置,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深刻变革,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清
数据是未来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数据资本化是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的重要转折点。本文指出,中国是数据大国,中国需要推动数据资本化,让数据成为资本和财富,助力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走向新世界的前沿。 第四产业的崛起 第四产业是智能产业,即数据加人工智能(AI)。数字经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数字经济是纯粹的数据产业、智能产业;广义数字经济是数字化的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被赋能的原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金融业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在大模型应用实践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有望成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最佳领域之一。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正引领新一轮智能化发展的热潮,为各行业技术革新、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调研显示,目前金融大模型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问题挑战,需要多方持续发
作为人工智能在文本处理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大语言模型历史性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并为金融行业带来重大改变,未来还将继续渗透金融工作者决策的方方面面,并帮助广大投资者分析和理解金融市场。本文从大语言模型简介、大语言模型对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落地的前沿案例和大语言模型在金融场景落地的监管五个方面探讨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随着数据资源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入表将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促进整体经济的创新发展。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其价值创造能力日益凸显。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 ZB(泽字节),同比增长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的10.5%,位居世界第二;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的27.
数据资产的定价机制是数据资产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允、合理的数据资产定价能够加速数据流通、释放数据价值,进而推动金融服务转型升级。本文先分析了数据资产定价存在的难点、数据资产定价方法的新旧迭代,接着指出数据资产定价对金融行业的实际影响,最后针对进一步发展数据资产提出建议。 2023年12月3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
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金融行业需求的日益增长,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直接聚焦于大语言模型给金融发展带来的效益,并分析其成为金融分析师的潜力与尚须克服的问题。 大语言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兴起 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大语言模型。利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个神经网络参数,包括权重和偏置项等,大语言模型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对输入文本进行理解,并智能化地生成新的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数据领域政策,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数据要素活力更加迸发,业内普遍认为,数据领域将是一片全新的蓝海市场,金融业等数据密集型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证券业尤其是头部证券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越来越重视数据要素在高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本文指出,要以数据为要素通过做好“五篇大文章”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和有效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等目标。通过数字化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实现以数据为要素、以数智化为特征、以人民性为理念的高质量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对于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质量推动我国经济
从一张小小的发票当中,可以洞察丰富的业务信息。发票大数据,为金融业务数字化提供了数字化基础设施与金融风控的数据基础。本文探讨如何推动政府和企业的“票单证”数字化,激活数据要素,赋能金融业务,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产业趋势与政策观察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及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新动能,以数据驱动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
数据要素链接金融服务开辟新的商业模式,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入局者,但目前数据利用等方面仍旧存在数据供给不足、数据流通机制不畅通等问题,企业增厚企业资产、优化财务报表结构、提高企业信用评级、增强融资能力,并同时助力整个数据经济商业链条的延伸与成长,数据资产入表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我国数据要素市场高速发展,数据市场变现能力显著提高,数据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中
我国经济发展要真正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民经济的“五脏六腑”要适应这一新格局,需要一个过程。本文分析了新发展格局的五大内涵,以及“更高水平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更宽领域的开放”的五大特征。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以外循环为主,目前要真正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民经济的“五脏六腑”要适应这一新格局,需要一个过程。适应内循环要做五件事,这也是新发展
世界各国在计算经济增长率时采用实际经济增长率,按不变价格进行计算;但在统计经济总量时是根据名义经济增长率,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计算。本文指出,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对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都需要重视。为了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需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政策、汇率的变化 202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全球货物贸易总额47.2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标志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即将开启。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法治逻辑,精准把握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积极探寻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
本文围绕将碳信息纳入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研究绿色投融资行为如何影响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以及碳信息在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处置等问题,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纳入财务报表反映提供初步框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得到长
针对当前碳市场整体建设的不足须对区域碳市场进行重新定位,从系统谋划角度继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市场化机制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建议尽快制订碳市场的远景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国家及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加强碳市场与其他低碳发展政策的统筹管理和协调;持续完善碳市场政策体系,实现金融精准支持“双碳”目标。 “全国-区域”碳市场并存的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碳市场作为碳定价重要政策工具,成
自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国际形势变化,以及新技术革命潮流等因素的多重冲击与挑战。在这场“风雨交加”的征程中,中国金融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了稳定器作用,是中国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国有大行积极践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更在提升中国金融国际影响力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不断适应和引领科技金融的潮流,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然而,这段航程并非一帆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防控风险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逐步迈入回归本源、聚焦本地的新发展阶段,亟须利用数字化转型帮助其在营销、风控、管理等领域实施转型与改革,重塑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小银行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量化投资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我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市场活力和流动性将持续增强,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了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系列举措,这对量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量化投资的市场影响及监管制度对比分析,对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合理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量化投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提升直接融
2023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标志着注册制的制度安排基本定型。监管逻辑的转变、发行上市条件的优化、信息披露质量要求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欺诈发行证券罪的规范构造。本文将结合注册制改革的实质变化,探讨注册制改革对欺诈发行证券罪“重大性”标准认定的影响。 在我国股票市场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审批制、核准制下的“通道制”,还是核准制下的“保荐制”,政府主导色彩均较为
近期新质生产力成为热点,2024年两会期间这一概念被提及的频次更多。关于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研究层出不穷。对于可投资余额高达27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保险资金,本文探讨的问题为,保险资金能否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支持作用,保险资金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多数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处于成长初期,主要靠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开展股权类融资。因此,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另类投资尤其是股权
当前信托业在转型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正接近实现新的平衡。本文逐一探讨了信托业转型阶段与调整背景、转型成效及不足、行业风险评估与风险处置、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这四个问题,认为防风险与促发展的双向发力是后调整期信托业顺利转型与再调整的关键策略。 当前信托业在转型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正接近实现新的平衡。过去两年间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反弹,新旧业务模式加快转换,同时公司和产品两个层面上的风险暴露呈现渐进收敛态
智慧农业背景下推动数字金融创新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未来,金融服务须把握好智慧农业发展新特点、新阶段、新需求,把支持智慧农业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智慧农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 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大规模生产应用需要大量资金,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
科技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需要一个高度适应性、结构合理、资源配置高效的科技金融体系。我国科技金融内部结构不优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本文分析我国科技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科技金融结构的重要性 科技金融结构,是指构成科技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简而言之,即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量比例关系,如包括融资
2000—2018年间,国内A股上市的公司股票回报率和净现金流表现低于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发达国家公司和新兴国家公司,且这种表现在大型的A股公司中体现得更加明显。论文《剖析中国股市的长期表现》(Dissecting the Long-Term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运用全球上市企业公司层面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剖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中东地区特别是阿联酋的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迪拜等金融中心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发展方面的政策力度、司法体系以及税收政策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本文着重分析了迪拜家族办公室的发展源流、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和前景、监管体系,认为阿联酋已成为值得高度关注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作为中东金融中心和全球财富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阿联酋近三年来财富管理规模显著增长:2021年财富管理规模增速高达20
转型金融覆盖了绿色金融的服务盲点,是碳达峰实现之后绿色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在转型金融业务上也将发挥越来越多的活力,充分满足大量传统高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持续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升级注入生命力,并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走出去”。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21年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
近年来,中国对欧投资的情况显示,中国企业竞争力与早期对外投资相比,得到了有效增强,具体体现在私营企业、绿地投资比重的上升等方面。目前,欧盟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投资开放度,中国企业可以将自身优势和欧盟看重的方面进行结合,探索企业和东道国双赢的局面。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部分中国企业的优势持续增强,在对欧投资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体现在私营企业、绿地投资比重的上升等方面。中国汽车行业的对欧投资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