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3年,《临床肝胆病杂志》12期重点号专刊权威引领,树立学科发展风向标,奏响学术前沿最强音;创办“柳荫医学峰会”“柳芽医学论坛”“柳荫访谈”系列活动,打造我国医学学术活动品牌新IP;获准加入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SMTE)和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接轨国际学术出版规范之路取得新突破;数字出版矩阵建设从“相融”迈向“深融”,实现全媒体、全形态、全流程传播体系
摘要: 非肝硬化内脏静脉血栓(NC-SVT)主要包括门静脉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和肝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相关基础疾病发病率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由于NC-SVT严重的危害性,临床医生对其诊断意识和诊断能力也明显提高。但在治疗上往往只重视抗凝、介入等针对血栓的处理,而忽视对导致SVT的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的筛查,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患者的血栓治疗效果,也将延误对基础疾病的诊断和
摘要: 布加综合征作为一种罕见的肝血管疾病,根据肝脏流出道阻塞部位不同可分为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本文将着重于肝静脉阻塞型,对其流行病学、亚型分型、临床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诊断; 治疗学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ic vein occl
摘要: 门脉肝窦血管病(PSVD)是近年提出的新的疾病命名,是特发性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重要补充,纳入了病理符合但不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状、合并门静脉血栓及合并病毒性肝炎等患者。本文对门脉肝窦血管性疾病的命名、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门静脉肝窦血管病; 预后; 治疗学 Research advances in porto-sinus
摘要: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也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阻塞和肝小静脉闭塞纤维化的肝脏血管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HSOS的认识过程和命名演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HSOS可发生于接受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处理、放射/化学治疗和摄入含吡咯生物碱药物的人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胀痛、腹水、黄疸、肝大等。针对不同病因,H
摘要: 门静脉血栓(PVT)是指在肝外门静脉主干和/或肝内门静脉分支内发生的血栓栓塞。PVT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建立动物模型是研究PVT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根据不同的动物种类,对现有PVT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疾病模型, 动物; 发病机制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摘要: 本实践指南旨在整合最佳实践建议,用于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识别门静脉高压、预防首次肝功能失代偿、管理急性静脉曲张出血以及降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风险。该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涉及承认代偿期进展性慢性肝病的概念,使用无创评估识别临床有意义的门静脉高压,在发现门静脉高压时建议尽早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进一步探讨门静脉高压的潜在未来药物治疗选择,阐明优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在急性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作
摘要: 亚太肝病学会于2023年5月发布了肝病腹水的管理指南,主要包括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腹水、低钠血症、肝性胸水和肝肾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本文对该指南中的主要推荐意见进行梳理和总结,便于国内临床处理肝病腹水时借鉴或应用。 关键词: 腹水; 肝硬化; 诊断; 治疗学 An excerpt of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摘要: 2020年,国际专家小组提出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来取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研究发现MAFLD人群发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更高,并且阐明了MAFLD是CKD的独立风险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出MAFLD相关CKD预防及治疗的相关指导意见。笔者基于Delphi调查研究法,牵头来自26个国家的50名权威专家组成多学科小组就MAFLD和CKD之间联系的一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脾CT值(CTL/S)、受控衰减参数(CAP)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脂肪变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肝脏CT、CAP和MRI-PDFF检查的213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PDFF结果,将213例患者分为单纯CHB组(MRI-PDFF<5%,n=11
摘要: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Mindin蛋白的变化以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EG-IFNα-2b治疗的CHB患者29例,按照临床结局分为治愈组(n=17)与未治愈组(n=12)。分别采集治愈组和未治愈组基线、12周和24周的外周血样本,测量血常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定量
摘要: 目的 检测未治疗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7月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患者中的3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未治疗组(n=73)、治疗时间≤1年组(n=91)、治疗时间&g
摘要: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饮食(HFD)组、HFD+空白对照组、HFD+红景天苷组,每组6只,正常组小鼠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高脂饮食,造模14周开始给予100 mg·kg-1·d-1红景天苷灌胃给药,22周末取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等
摘要: 目的 定量研究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内卵圆细胞(HOC)总体积和轮廓数密度的变化。方法 将11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纤维化组(n=6),每周2次皮下注射CCl4与橄榄油混悬液,每次3 mL/kg。在肝纤维化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肝脏随机抽选5个大小约1 mm3的肝组织块分别制作1张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运用体视学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摘要: 目的 探究植物雌激素鹰嘴豆芽素A(BCA)对CCl4诱导的雌性双侧卵巢切除(去势)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50只去势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将建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CA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同时选取10只同批雌性小鼠切除双侧卵巢旁少量脂肪组织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阳性对照组用雌二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和血清内毒素水平,旨在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LC组),根据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分为低营养不良风险组(LC-A组,n=28)和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LC-B组,n=30),并选择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组)。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对比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与单独PT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396690。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巨噬细胞M2亚型(M2-BMDM)共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2)移植对四氯化碳/2-乙酰氨基芴(CCl4/2-AAF)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进展的影响。方法 分离大鼠BMDM并极化为M2表型;分离大鼠BMSC,培养至第3代时与M2-BMDM共培养后获取BMSCM2。CCl4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BMSC组、BMSCM2组,同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和非COVID-19流行期孕妇的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院的肝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总胆汁酸中至少一项异常的孕妇共539例次。按照COVID-19流行期和非流行期两组分析患者的病因、凝血指标、转氨酶、胆汁酸、肾功能。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
摘要: 目的 比较世居高原和移居高原慢性肝衰竭患者接受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模式(DPMAS)治疗后的临床特征和病死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西藏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DPMAS治疗的63例慢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旅居史将患者分为世居高原组(n=29)和移居高原组(n=34),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接受DPMAS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摘要: 目的 总结年龄>35岁发病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3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诊治的年龄>35岁发病的H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LD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混合型(n=13)、肝型(n=12)和脑型(n=5)。收集病例的性别、临床表现、确诊年龄、确诊距首发症状时间、家族史等信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铜、血清铜蓝
摘要: 目的 探究四烯甲萘醌(MK-4)通过减轻铁死亡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LI)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成年ICR雄鼠,适应性饲养后,分为Control组、MK-4组、CCl4模型组(6、12、24 h)、MK-4+CCl4组(6、12、24 h),每组6只。Control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玉米油;MK-4组腹腔注射40 mg/kg的MK-4溶液,1 h后腹腔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11月有关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
摘要: 目的 探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2年7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LPD的24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肿瘤早期复发(复发时间≤12个月)为研究结局。按照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168)与验证组(n=72)。训练组术后早期复发70例(41.67%),非早期复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肝脏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肝线粒体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旨在为靶向线粒体治疗NAFLD提供研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近期研究发现PBC患者中脂质代谢异常较为常见,76%的PBC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其作用及危害备受关注。脂质代谢紊乱在PBC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脂质代谢紊乱在PBC中的表现及作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PBC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脂代谢障碍;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导致进行性小胆管破坏,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巨噬细胞作为一群具有功能异质性的群体,在PBC整个疾病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归纳了巨噬细胞参与PBC发病机制的可能方式,讨论了其对PBC的影响及相关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指出巨噬细胞主要参与了PBC损伤中的先天性免疫,且与肠道微生物
摘要: 肝纤维化(HF)是一种由于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组织结构异常修复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相关研究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能与HF的发生有关,而中医药在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干预HF方面有着显著疗效。本文概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影响HF的主要机制,并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改善HF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药; 程序性细胞死亡
摘要: 门静脉血栓(PVT)形成是肝硬化自然病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肝硬化进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总结了PVT发生的危险因素、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PVT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Virchow三要素即门静脉血流阻滞、血液高凝状态、手术或创伤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全身炎症等被认为是PVT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PVT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尚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肝硬化PVT患者的预后较差,
摘要: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从现有技术方式、人群选择、疗效评估等方面阐述了TACE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TACE联合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前景,以期为相关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癌,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肿瘤治疗方案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transarter
摘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癌,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手段,ICC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囊泡,包含蛋白质、RNA、脂质等,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近期研究显示外泌体在ICC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外泌体在ICC中的诊断、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展望外泌体的治疗前景与潜在的临床应用。 关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病因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而通过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仅能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且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CCl4联合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胺法、硫代乙酰胺联合LPS法、血清白蛋白法、胆管结扎术法等。通过分析各种
摘要: 半乳糖凝集素-9(Gal-9)是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半乳糖苷的半乳糖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近年研究发现,Gal-9在肝脏中高水平表达,有助于维持肝内免疫稳态并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Gal-9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作用。Gal-9在不同肝脏疾病中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基于对Gal-9具体免疫调节机制和功能的研究,有助于发现Gal-9在肝脏疾病中的治
摘要: 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SBT)是负责胆汁酸肠道重吸收的关键转运体,对维持胆汁酸和胆固醇稳态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受到转录因子、核受体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调控。ASBT的表达和功能异常会导致胆汁酸及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多种肝胆相关疾病。目前,ASBT作为一种治疗靶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ASBT的生物学特征及表达调控机制,并对ASBT在肝胆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疾病的治疗
摘要: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与其他病因的急性胰腺炎相比,重症率更高,预后更难预测,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清晰。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清游离脂肪酸升高有关,但降低血脂的治疗方案并未降低本病的发病率。近期,胰管高压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发病机制被进一步证实,而最新研究进展表明高脂血症可通过引起胰管增生、形成胆胰管汇合部蛋白栓、损伤胰管的分泌功能来导致胰管堵塞,胰管堵塞又可引起胰管高压。本文综述了高脂血症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