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开二胎时,一位积极响应号召的广东朋友说的一番话让我颇有感触。身为事业单位精英,他犹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很满意,说:“跟人比不了职位,比不了财富,我要跟人比下一代。”在他眼里,孩子多了就是财富,代表未来的希望。 在中国,“多子多福”的观念传了几千年,孩子是家庭的保险与投资一一荞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脉络。在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了140多年之后,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人们对养孩子的观念也发生了颠覆性的
动物迁徙的经济账 连日来,云南15头亚洲象离开原有栖息地,一路向北行进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自象群从4月16日进入玉溪活动以来,截止到6月8日象群返回玉溪市境内前,象群穿过多个乡镇及村庄,造成400多户群众财产受损,主要以经济农作物损失为主。迁徙过程中,野象群仅在元江县、石屏县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动物的迁徙,危机四伏,全球每年在保护动
三胎政策放开的消息一出,微博及各大媒体都爆了!微博点赞数突破400万,实时评论达到30多万条,人们在热议三胎政策的同时,“养娃”与“养老”两大方面的内容也再次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 14.1亿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被公示 2020年5月11日上午10点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被公示出来。按照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达14.1亿人,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少,但如果将历年人口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国际对比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直接拿中国和国外房价对比非常危险,因为中国的房价太不一样,直接对比很容易产生系统性偏差。所以,我们选取Numbeo的数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协作数据库网站,通过用户在线协作,实现全球国家和城市生活成本信息实时更新,便于进行数据比较。 为提高可比性,我们选取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全球核心城市作为样本,具体包括
距离“儿童节的礼物一三胎政策”的公布,已经过去一个月,但与其相关的话题热度却依旧不减。 5月31日,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公布,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公布不久后,该话题立刻被冲上了热搜榜的榜首,各种关于生还是不生的相关讨论、段子层出不穷。 在此情况之下,一个问题同样也有很多人关心,即在中国养育孩子要花费多少钱?一个家庭到底要
5年过后,我们迎来了三胎政策。 正如2016年二胎政策开放时一样,三胎的话题不断被人们热议,谈论更多的话题则是自身的经济实力会影响到生育意愿,因而导致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不育。 而在二胎政策执行的这5年里,那些生育了二孩的年轻父母们还好吗?他们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经济实力真的会影响带娃的幸福感吗?DoNews带着这些疑问,与6位来自不同城市、收入水平不尽相同的二孩父母们进行了访谈,让我
中国“三孩”生育政策来临,你选择生,还是不生?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消息一出,微博再爆! 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网友“悲叹”,如果真的生,就要在养育3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4位
一、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近几年新出生人口下降根本原因 近几年中国新生人口明显下降,根本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在大幅减少,而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则与人口结构有关。 中国存在人口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由于60年代鼓励人口多生,70年代又大幅收紧人口政策(70年代就开始提计划生育),因此导致每个年代新出生人口规模有很大不同。65后人数远多于75后,这间接导致85后人数也远多于95后。 而当前的问题在于85后
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童年,是寂寞又是欢喜的。这一代的孩子不像父母那一代,从小有兄弟姐妹,时而和睦时而争吵,成长的记忆是热闹的。这一代的孩子,邻居家中共同玩耍成长的孩子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这一代的孩子,由于是家中的独苗,从小所受到的宠爱都是专属的、独一无二的,零食自己吃,一人“霸占”一间房,也没有人争抢电视遥控器和游戏机;这一代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独占了父母的目光,独享着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幸福,偶尔觉得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5月31日),“放开三胎生育”的新闻冲上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榜,还成了段子手们的素材。 实际上,不是年轻人不想生,而是因为养不起,不敢生。 01生:起步价1.45万元 生育是两个部分,包括“生”和“育”。 在中国的大城市,生育一个孩子的直接成本,可以算一笔账。 先来说“生”的过程,从夫妻双方决定要一个孩子,开始备孕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假设有一对年轻的北漂夫妇,计
就在最近“躺平”火了一段时间之后,“三胎”政策横空出世。 在此之前,许多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家和“首席”们纷纷大声疾呼,建议立刻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等等。今天,在5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开放“三胎生育”的政策,显然是对“七普”的人口数据采取的及时应对和调整。 但问题来了,那些一孩二孩都不生的家庭,哪里会去生三孩? 01谁会生? 答案说出来可能很简单,会去生三孩的,肯定是那些已经生了二孩
5月31日,“三孩”政策的消息从中央会议传出后,在楼市中也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中介、开发商动作频频。 “爱生娃的潮汕人”、“广东人的福音”等关键词登顶热搜,“小五房”、“4+1”等户型成“三胎必备”。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再到如今的“三孩政策”,国家对生育的鼓励越来越大。 对此,以深圳为代表的高房价地区网友调侃高房价成为了这届年轻人最好的“避孕药”,“学区房未来会更加坚挺”、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已经表明,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老人的基数越来越大,而年轻人补充的数量却赶不上人口老去的速度。 一旦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质量的下降是大概率的。企业招不到工,老年人口却不断增加社会公共支出。 从国家层面来看,年轻人仍然是未来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年轻人的减少,会导致产能没办法去化,经济甚至会出现倒退。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房子
六一前,全面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的保险应该怎么买。 初为父母的家长,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无论在吃穿用上面,还是孩子的各种教育培训,父母大多都是想尽办法满足。 不过在买保险这事情上,就有点特殊了。最好的可能并不是对孩子最适合的,最贵的也未必是最好的。那究竟该怎么给孩子选择保险呢? 给孩子买保险前,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记得参加少儿医保。 不管买不买商业保险,咱们一定要第
六一儿童节,是国家宣布三胎政策后的第一天。 三孩政策引发全民热议,微博有项投票问“大家准备好了吗”,3万人投票,2.8万投了“完全不考虑”。 有网友评论:把一个娃拉扯大,已经是地狱难度,更别说三个了…… 随着之前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家庭都从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那相应的,各种养育成本的花销也随之增加。有句话说得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很多家庭在孩子的婴孩时期,都已经为他计
一、三胎政策恰逢其时,关注两主线投资机会 1、低生育率及老龄化压力显现,三胎政策恰逢其时 建国之后,国内人口政策经历了“鼓励生育一限制生育一放松生育限制”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新中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支撑。在此背景下,国家积极鼓励人口生育,国内人口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内人口政策开始转向,计划生育正式推出。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
一、三胎政策放开,带来母婴消费行业发展机会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三胎政策放开,对零售消费行业带来发展机会。三胎政策放开及未来配套政策落地完善,有望带来新生儿
1、我国为何要放开三胎政策? 从近期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人口结构当前呈现结构相对不平衡的特征,亟需放开三胎政策。 第一,尽管我国人口总数呈现平稳增长,但是总量增速呈现放缓。人口增长还受人口年龄结构、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生育成本、公共卫生和健康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二,劳动力人口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为8.8亿人,但是较2010年相比,减少了4000多
孩子是每个家庭快乐的源泉,然而我国却有480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面临着失去这份快乐的风险。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初婚初育年龄推迟导致不孕不育率逐年攀升,我国已步入高不孕不育率国家行列,全国女性不孕症的发生率在12.5%~15%。 在三胎政策出炉后,让大家对辅助生殖行业产生了许多疑问:什么是辅助生殖?行业现状如何?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此次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小编整理了多家机构报告,为您梳理出辅助生殖
他是《历史的天空》中的万古碑,是《搭错车》中的苏民生,是《新三国》中的刘备……他塑造的很多角色令观众过目不忘,演员“—人千面”的特质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就是演员于和伟。 2021年是于和伟的“霸屏之年”,凭借着《觉醒年代》里对陈独秀的精彩演绎,于和伟还夺得了第27届白玉兰最佳男主角。 作为红色献礼剧,《觉醒年代》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展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
不知不觉,A股的上半年行情就快要结束了。 回顾上半年过山车一样的市场走势,让很多人的账户在大幅盈亏之间来回转换,更惨的是也有很多年初追进去后遇到“杀茅”大逆转,直熬到3月初几日接连暴跌而恐慌割肉出逃的。 这些投资者中有很多买的是各种“行业茅”,当时没有足够的定力长期拿着而最终“高买低割”,后来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重新捡回来。如今很多“行业茅”又回来了,却没有了这些人的身影。 另一方面,上半年
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有网友称其为“第一代平民股神”,并将其逝世看作是“股市奇才陨落”。有网友表示,中国股神第一人,聪明的人儿啊,走好! 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在证券市场拥有N个“第一” 杨怀定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
股市涨到“交易所系统瘫痪”的情形,你见过吗? 6月初,越南的股市就出现了这一幕。越南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一一胡志明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由于交易流水太大,系统不堪重负,超过了日交易流水警戒线,于当日下午停牌半天。 这种股市涨到交易所系统“瘫痪”的情形,吸引了国内众多投资者们“眼红”的目光。 股市涨到“停牌”,关联基金出国 很多国内的投资者对于交易所“停牌”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非交易日上,但
外围市场令人眼热,QDII基金发行热度创下2012年7月份以来新高。 据统计,今年以来截止6月13日,178只纳入统计的QDII基金中,有110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占比达61.8%,平均收益率为5.75%,跑赢同期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以及沪深300指数。 此外,数据显示,过半QDII资金涌入了香港股市,并普遍热衷于消费行业。有基金经理表示,港股中一些估值洼地有重估的机会,比如民
6月16日,又一款慢病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险产品推向市场,这意味着,健康险细分市场的保险产品体系更加丰富。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尝试推出慢病人群可投保的保险产品(以下统称“慢病保险”),希望在这个细分赛道取得突破。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慢病保险的开发目前仍面临数据不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今后仍需借助技术手段的提升和数据的完善,逐渐做大慢病保险市场。 险企探路慢病保险 6月16日,前海
在银行理财收益率越来越走低的形势下,笔者最爱买的理财产品不是净值型银行理财,反而是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比如笔者最常购买的一款产品就是“天添盈增利1号”产品,这是一款秒购秒赎的现金管理型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3.049%,首投1万元起,5万元以内的赎回实时到账。 虽然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是最高的,但它的流动性却可以比肩货币基金,能够随时购买和赎回,工作日内当天下午3点以前购买,当天就能
前不久,一则“银行大额存单遭哄抢”的话题冲上热搜,同时“银行将调整存款利率”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北京地区情况如何? 记者从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处获悉,6月21日,部分银行将根据利率管理要求,下调两年期及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调整是利率市场化报价方式的一种反映。不过,从政策导向来看,将中长期存款利率的水平降低,有助于进一步刺激投资效应的增长。 多银行将下调部分大额
银行理财行业的又一重磅文件终于落地。 6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19年12月27日征求意见以来,市场对于通知何时落地有不同的预期,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预计上半年会正式出台。 在目前的理财产品市场上,货币基金和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是主流的活期理财产品。投资者最关注的则是,规定出台后,是否会造成银行现金管理类
市场翘首以待的《期货法》,各方正在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自4月26日《期货法》草案初次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199名网民提出的949条意见。记者从监管层方面了解到,多家期货交易所正在计划召开有关《期货法》立法的专题研讨会。 一位《期货法》立法小组成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三点期待,一是其他衍生品能否纳入本法管辖,杜绝类似此前中行原油宝事件的再次发生;二是为期货市场带来创新,其中包
01 近日,在2021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那些炒作外汇、黄金及其他商品期货的人很难有机会发家致富,正像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虽说这句话指向的是金融衍生品炒作,但房价被牵连其中,释放出非同寻常的警示信号。 这不是权威人士第一次发出类似警告了。 有人应该还记得,3年前,郭树清在2018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发出提醒: 理财产品收
继监管定调后,币圈正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况。 6月14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来,包括内蒙古、四川、新疆、青海等多地监管纷纷“亮剑”,对虚拟资产挖矿行为进行排查整顿;除挖矿行为遭监管围剿外,币圈交易所也首次遭到搜索平台和社交平台的“封杀”。 6月14日,记者通过百度、搜狗、微博、知乎等平台搜索“火币”“火币网”“币安”“币安网”“OKEx”等关键词,均被提示“没有找到相关页面”或“根据相关法律法
黄金闪崩,白银闪崩……国际金价更是创下一年多以来最大周跌幅。 6月18日,COMEX黄金期货收报1763.9美元/盎司,周跌6.16%,创去年3月14日以来最大周跌幅;COMEX白银期货收报25.845美元/盎司,周跌8.18%。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上涨至两个多月以来的高位。 抄底时机到了吗?记者发现,知名商场未见热购黄金的景象,有银行继续提示贵金属市场风险,并限制了部分黄金相关产品。对于黄金价
进入6月下旬,市场热度不断增加,到23日已经连续4天日交易量超过万亿。A股市场终于在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调整后,活跃度重新大幅增加,重拾升势。其他的好消息包括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创出新高,到明底达到22.9万亿,私募也出现了所谓“千亿天团”。这些在笔者看来,是为A股市场增添了不少子弹。 回到股市影响因素。宏观层面的变化不大,海外市场的主要情况是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短期的供需错配逻辑已经被交易完毕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 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正在面临巨大的养老负担。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长期护理险列入试点扩围。 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险究竟是什么险?今后我们养老能靠它吗? 1、长期护理险是什么? 长期护理险于2016年开始试点,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
讲到基金,那就一定绕不开另外一个词一一定投。 基金定投,在市场行情上行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赚到上涨的钱;在下跌的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平摊买入成本,让我们在市场反弹时更快地回本。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美滋滋? 不过,基金定投也不是一直都是赚钱的。这不,前几天,就有一个用户在后台留言:我的基金设置了定投,但是一直都是亏钱的状态,还要继续吗?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一、定投为什么会亏钱? 基
前几天,一家银行因“高层换血”上了微博热搜。 查了一下,最近这家银行的负面新闻还蛮多的: 2000万股股权被司法拍卖,一直打折,还是无人问津;2020年年报显示其利润大跌77%;前行长被双规…… 不少小伙伴可能联想到了宣布破产的包商银行,纷纷表示了担忧。 说起银行,大部分人会觉得没有风险,大而不倒。这些新闻,估计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平时,一些谨慎的小伙伴也会问,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银行/
前段时间,我在某篇文章中曾提到过一句,有些人天生适合做投资者。而有些人只适合做创业者。 然后,就有读者在后台留言问我说,S叔啊,我现在打工,你说我以后是去做投资呢,还是去做创业呢? 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很多人说创过业的人啊,就很难回去打工了,因为享受过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爽感。 还有人说搞过投资的人啊,也很难回去打工了,因为体验过一夜暴富的快感。 但是呢,我自己的公司就有两个曾经的
小编看到这样一个新闻:重庆的一位老人参加免费旅游团,被同行的医生推荐了癌症筛查项目。 筛查方式是把老人的晨尿加入特定试剂中,观察试剂颜色变化。随后试剂变红,医生就说老人患有前列腺癌,于是开始推荐老人购买其“抗癌药”。花费近两万的老人回家后,儿子带其就医,检查发现老人并未患癌。 据报道,仅3月以来,就有江苏、重庆等多地老年人参与了这类活动并中招,骗子已经将敛财模式从原本的推销保健品升级为癌症筛查
赶在六一儿童节前,全面三孩政策放开。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再到全面三孩,始终牵动着80后的神经。 吴丽就是积极响应生育政策的80后。2013年,她家第一个孩子出世,2016年,她家第二个孩子出生,2021年三孩政策来了,她和爱人商量后,又开启了三孩的备孕计划。 吴丽是某机关单位职工,年薪不到10万元。虽然她薪资不高,但她的家庭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因为她的爱人是某企业联合创始人,年薪50万
最近,某互联网大厂工牌火了,甚至一跃成为年轻人身上的“潮流单品”。有人调侃,大厂的工牌简直就是他们的第二层皮肤。 现实中,进入大厂有很高的门槛,这让部分对大厂心生羡慕的年轻人另辟蹊径。有些网友会在网上进行高仿大厂工牌的定做,由此还催生了专做大厂厂牌的“四年老店”。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优越感再强,你也是个搬砖的啊。再说,真正有价值的人,或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谁会在意背书呢? 大厂的确
“玉汝于成,谛观如来相好庄严,获诸无尽功德藏;佛子应念,勤修普贤广大行愿,恒不忘失菩提心。”2016年中国嘉德春拍“笔墨文章一一信札写本”专场,一件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1988年撰写的《行书十九言联》预展估价不过10万元至15万元,但拍卖时引发激烈竞投,最后以356.5万元高价成交,同时创造了赵朴初个人书法作品拍卖纪录。 赵朴初,中国当代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
闫正国墨竹欣赏
说起文房雅玩,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事实上,文房用品远不止“四宝”,其范围可谓包罗万象,如笔洗、笔架、水盂、墨盒等均属此类。而在林林总总的文房用品中,集书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刻铜墨盒,因其成型较晚,故而在收藏界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 铜墨盒创于何时?根据历代考证资料显示,一般认为它始于清乾隆中期。传说,乾隆年间进京应试的举子感到用石墨研墨不便,有人用粉盒装入丝绵,
作为晚清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文房用品,铜墨盒的便于携带性以及独特的造型,一时受到文人们的钟爱。在经济稳定、收藏行业日益升温的当下,铜墨盒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所投资和收藏的对象。 就目前的收藏市场来说,人们喜爱收藏铜墨盒主要在于墨盒盒盖上文人们的书法或者绘画,尤其是比较偏爱的名人所篆刻的或使用过的铜墨盒。例如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中,一件民国时间普通的铜墨盒的价格一般维持在三四百元左右,制作工艺精细一点
近些年来,内地拍卖场上信札拍卖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名人与艺术家的往来信件,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研究者、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竞相追逐,拍卖场上也不断创出天价。 一、先冷后热的信札拍卖 国内名人信札拍卖最早开始于1994年,当年书法专场中有徐悲鸿行书15通信札的册页,估价为10万一12万元,平均每通信只有7000元,最后流拍了。而在2004年,仅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便以24.2万元拍出
市场调查门类小众但藏家稳升 近年,不少拍卖行纷纷推出名人信札专场,并对重点名人信札拍品进行了预热推广。以嘉德拍卖为例,章太炎先生《检论》手稿、徐悲鸿《致周扬信札》、张之洞《币制改革稿》等国内名人信札,法国剧作家小仲马亲笔信函、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亲笔信函等国外名人信札都亮相拍场。 拍卖行对名人信札的重视,与近年其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有关。2019年春拍中,短短两页马克思亲笔信函拍出2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