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审计报告改革要求在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风险信息,该信息的外部感知是一种风险吸收还是风险溢出,是一个亟待检验的理论命题。为此,以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的风险词频考察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的披露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符合信息观的预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披露主要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债
[摘要]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信息化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而对国有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中介机制检验显示,政府审计信息化可以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资源效应抑制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审计信息化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股权集中度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
[摘要]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业绩期望落差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稳健性检验没有改变结论。机制分析显示,业绩期望落差增大了企业的财务舞弊风险,降低了审计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审计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行业专长有助于提升审计质量;进一步地,新冠疫情前的“四大”审计能够更好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同时业绩期望落差对低质量审计的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
[摘要]以2014—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审计师与高管同乡关系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当审计师与高管之间存在同乡关系时,审计质量下降。然而,随着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同乡关系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显著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内部控制并非直接降低聘任同乡审计师的概率,而是在聘任同乡审计师后抑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来看,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要素对
[摘要]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并购的流程和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能否提升并购质量尚未可知。为此,以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并购商誉泡沫角度入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并购商誉泡沫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并购商誉泡沫,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会诱发高管过度自信,驱动企业实施溢价并购和激进并购战略,进而促进并购商誉泡沫
[摘要]环保官员异地交流是破除环境体制障碍的关键举措。运用沪深A股非金融企业2015—2022年的经验数据,探讨了环保官员异地交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官员异地交流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表现为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总量和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均明显提高。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环保官员异地交流能通过提高政治晋升激励和加强环境合作交流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不能通过加剧环境政策不确定性
[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股东参与度高、有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中央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且绿色金融的调节效应也得到强化;机制
以2012—2023年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披露的每半年度股票资产组合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具有较低的业绩敏感性、较低的股价同步性且与未来盈余正相关。第二,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下跌阶段,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股票价格下跌成反比,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换手率越低),越能缓解股票价格的下跌。这说明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能够显著地稳定金融市
[摘要]以1994—2021年中央颁布的专项转移支付相关的资金管理政策文本为基础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专项转移支付的支持领域呈阶段性扩张,资金分配管理过程中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中心角色日渐明确。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应当进一步完善其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支持领域的灵活变化,积极高效地服务于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目标。 [关键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领域;政策变迁;文献计量分析;财政工具;
[摘要]供应链稳定性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将嵌入性理论纳入供应链研究框架,考察供应链社会关系对供应商创新的影响,并讨论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供应链社会关系对供应商创新具有促进效应,并且供应商会更倾向于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供应链社会关系主要通过信任机制和信息机制促进供应商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社会关系对供应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专用性资产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