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之后,人工智能教育终于开始“课程化”,和“人工智能+教育”形成两个不同的语义,如同信息科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一样,前者是课程,后者是支撑技术。前不久,我和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考,对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提出了三点期待。 期待之一:呈现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信息科技。 人工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发布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性战略规划,其明确提出了五种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形态,即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从“个体智能”研究到聚焦大规模自主协作的群体智能、从追求“机器智能”到迈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从机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统。 编者按: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
这几个月,DeepSeek一路飞奔,全球瞩目。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企业组织、高等院校,甚至中小学宣布接入DeepSeek,在教学、科研、校园办公等领域构建“教育大脑”,为教育数智化变革进一步注入“智慧基因”。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教育新基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教育科技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那么,在技术狂飙突进的背后,学校接下来要开展的重点是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全面提
今年1月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11.0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9.3%,微博、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等社交媒体成为网民获取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同样,它们也是今天青少年群体的最爱。 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的形式多有批评。的确,过度沉迷短视频、频繁刷剧等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当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主流声音的时
算法、算力、数据是AI发展的三驾马车。当开源的算法和公开的数据都不再神秘时,算力的扩张就成为AI竞争的必由之路。 当ChatGPT掀起全球AI竞赛时,硅谷巨头们曾断言“算力即权力”,认为千亿参数模型必须依赖海量GPU的堆砌,大模型的训练动辄就万卡集群,英伟达的H100芯片被炒至4.5万美元的天价。然而,DeepSeek以行业十分之一的训练成本打造的MoE模型,却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众多主流AI模
摘要:通过设计特定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采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机器学习算法、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有益的,然而,现场采集标本建立数据集的活动在频率、范围及适应学生多样性等方面存在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进行数字化标本的搜集整理来构建数据集,并介绍了三个基于在线数字化标本搜集整理的机器学习实验项目:利用线性分类来分辨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这两种植物图像、基于K
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新锐代表DeepSeek大模型的开源,基于数据与算法的教学、教研正迎来新的变革。本期栏目从一线的视角来及时观察数据结构教学及网页数据组织教研如何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启发一线教学教研的实践创新。 摘要:本文结合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探索以“淄博之旅线路规划”为主题的数据与数据结构项目式学习,实施以GAI赋能的课程设计与项目学习,以期
摘要:本文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开展了信息科技课例循证实践,构建了“备-磨-评-研-思”线上线下协同教研实践机制,并以《网页的数据组织》一课为例,呈现如何利用智能研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教研,以期能够切实提升信息科技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 关键词:智能研修平台;数据驱动;课例循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00-04 教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数字设备中的自我管理功能,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规划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数字设备、提升学习效率。同时,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本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信息科技、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设计具有互动性的实践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科融合、教学实施及评估反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及综合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科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因此,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载体,构建了“自我管理小管家”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整合数学、德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路径。实践证明,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分层任务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思维、自我管理能力与数字责任感,为小学跨学科教学提供可迁移的设计范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信息科技;自我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强调了“分解”思维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中的核心作用,阐述了分解思维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应用,并通过浙教版《信息科技》中的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分解思维,包括粗细相融的算法描述、降低问题规模以简化解决过程,以及分而治之的算法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解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规模分解;行动分解;子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提升高阶思维的问题链设计途径,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教师访谈等方法,对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问题链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策略,并结合“校园体育器材数字借记站项目”,阐述了问题链设计与操作流程。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高阶思维;问题链设计;个性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课程应倡导项目式学习,然而教师在从传统教学向项目式学习转变过程中,常常只是按预先设计的步骤“做项目”,使得教学与评价脱离,未能真正做到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项目设计是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起点,本文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设计框架与三个项目设计关键点。设计框架以“评”作为“教”与“学”的桥梁,分
摘要: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是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学生必备的信息素养和思维方式。Python编程以其简单易学、强大的库等特点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手段,而传统的讲练为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无法满足重过程、重思维、重问题解决的Python教学。因此,本文构建了聚焦于计算思维的高中Python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
摘要:本文围绕重庆市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推理课程——贝叶斯原理教学课程展开教学分析。该课程以“蒙提霍尔问题”为主线,采用了学科融合与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经实践发现,在学习该课程后,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高,整体课程成效显著。 关键词:计算思维;人工智能推理;贝叶斯原理;蒙提霍尔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
摘要: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计算思维被列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以二维数组的综合应用为例,通过项目的确立、分析、实施和总结等过程,解析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核心素养;高中;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三段三策三链”框架,并以粤教版必修2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框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三段三策三链;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00-04 问题的提出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
摘要:本文以“VR全景校园制作”为例,从项目式学习案例的设计策略、具体设计与实施步骤、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以及项目评价与反思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如何运用STEAM项目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与成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STEAM理念;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VR全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
摘要:本文紧扣“学科+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通过“校本数字+项目式学习”课程实施过程,形成了“数字+智慧教室”项目式学习课程设计思路,并以“人脸识别开门系统”为例,通过教学实践及反思迭代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形成了“数字+智慧教室”项目式学习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科+项目式学习;信息科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
摘要:本文以“制作远程自动浇灌系统”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此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未知的热情,还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有效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物联网;信息科技;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69-05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
摘要:枯燥单纯的编程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而将编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主题式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因此,本文以“年历制作”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例,探讨了初中编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关键词:思维;跨学科;主题式;编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74-03
摘要:本文结合泰山版七年级“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单元内容,给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单元整体设计操作流程(①内容统整:组织“纵横联系”学习单元。②问题引领:设计“问题链”学习支架。③学习载体:设计“连环嵌套”任务群。④伴随评价:设计“伴随匹配”评价连续体),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融合路径及实践价值,从课程内涵增值、知识建构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其文化传承与数字素养培育的双重作用,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等实施策略,并通过“枚举算法解密唐代诗人社交图谱”等教学案例,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计算思维与文化认知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数字时代培育兼具科技能力与文化底蕴的新型公民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参考。 关键
摘要:本文从模拟事物、建构项目、分解问题、抽象建模、创新优化、量规评价六个方面论述“模拟身边事物”教学法在“身边的算法”模块中实施的有效性,并结合课例阐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模拟事物;算法教学;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00-03 算法作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六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机器人技术教育领域的局限,提出了一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与评估机制。实践证明,基于CDIO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及系统运作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工程师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机器人;创新设计;工程教育;CDIO理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
摘要:本文以《算法的时间效率》一课为例,以现实生活的案例为探究对象,探讨了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并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经历”中进行算法效率验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终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真实问题解决;小学信息科技;实验教学;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00-03 《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92-0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数学作为一门基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范式,借助大模型,教师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就能够得到可直接运行的交互式课件代码。本文针对教师在交互式课件开发中面临的技术壁垒,通过三个真实开发案例,演示了大模型如何将编程门槛降低到“说话级操作”,为AI赋能教育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路径。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式课件;AI赋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摘要:精准教学强调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初中数学学情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以期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路径。 关键词:精准教学;初中数学;数据模型;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5)07-0098-04 精准教学
摘要:为应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复杂性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的AI教学助手。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该系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拓展了高等教育智能教学工具的应用视角,提供了切实的支持。本研究的成果也为AI教学助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模型;机械基础;教学助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摘要:本文旨在构建适用于人机协同教学的教学评价与评估方法体系,以应对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在新型教育模式中的局限性。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与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评价定量化,生成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助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机协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