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民族共同体,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一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这个“中国具体实际”,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将中华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共同体具化为各族人民积极感知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而财政治理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手段。构建“税收收入共建—转移支付均等共享—财政支出具体共治—基本公共服务预算保障绩效考核”全链条财政治理机制。沿着“财政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需要
[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实践化的关键场域,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目标同一性,二者是耦合互构关系。从治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设计考察指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五省(区)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进行整体性审视。结果显示,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基本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各族居民对社区各项治理内容满意度较
[摘要]近年来,借助短视频平台,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民族风情得以呈现,短视频的“话题”功能在聚合同类型视频内容的同时,也勾连着每一位参与该话题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民族地区官方代言人、具有少数民族身份或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红博主、以游客身份参观少数民族地区或参与少数民族话题打卡活动的素人等三类创作主体在进行民族类短视频创作时,根据创作内容及平台提示选择或创建了以“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少数民族
[摘要]以非遗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普及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非遗普及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众多的非遗短视频中,饮食类非遗短视频格外引人注目。饮食类非遗不仅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点,是人们乡愁的寄托;同时又连接着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紧密相关。本文以抖音平台上的饮食类非遗短视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饮食类非遗作为“地方性
[摘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区和饮食文化遗产富集区。明清以来直至当今,该地区汉族和各民族在食材运用、饮食品及其制作技艺、饮食习俗等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着交流与交融,并且其途径、方式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则是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根本路径。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党组织以社会网络构建为突破口,遵循“节点激活-边线联结-域面优化”的社会网络再造路径,即以党建引领组织建设激活并统合民族互嵌式社区各关系节点,以党建引领制度建设与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为民族互嵌式社区各关系节点联结提供外在支撑与内在活力,以党建引领民族团
[摘要]提升农村应急治理成效是贯彻国家“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中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应急治理长效机制的规范化与体系化建设。文章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制度韧性-资本韧性-文化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五县12个村庄为案例样本,研究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成效的多因素组态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边境民族地区农村
[摘要]基层公安干警语言使用和语言服务关乎执法为民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兴义市派出所为调查点,考察民族地区公安领域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基层公安干警均掌握或基本掌握普通话,均熟练掌握当地汉语方言;不足三成的人掌握或基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族际通婚家庭后代大多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家庭、社会和工作场域,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开会发言兼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书面发言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高于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格局的中心任务。本文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建设等目标任务,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深度和广度、推广的水平和质量开展全面调查,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拓展
[摘要]面向民族地区实施“学前推普”,是国家关注民族地区与农村区域发展、致力于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一项关键举措。此举旨在确保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这不仅是一项提升教育公平性的扶贫先导工程,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培育民族未来的重要基石。本文以凉山西昌、喜德、甘洛三个地区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使用、语言能力、语言态度等方面设计研究方案,从个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