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系统一般被认为不稳定。有科学家认为,三星系统最终会“踢”出一颗恒星,从而达到稳定的双星系统。然而,最近在天鹅座发现的三星系统挑战了这一观点。这个系统不仅异常稳定,而且据估计已有大约 40亿年的历史,要知道太阳才诞生50 亿年左右。 天鹅座 V404,这个距离我们约7800光年的天体,原本被认为是由一个黑洞及其伴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但现在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这个双星系统竟然还藏了一颗恒
一项关于北极永久冻土的新研究报告表明,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北极的永久冻土正在快速融化,释放出成千上万年来封存的有毒金属,如汞,且可能引发“汞弹”从而形成潜在的环境威胁。 汞之所以富集在北极,主要是因为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风力和洋流被带到寒冷的北极地区,沉积在植物和土壤中。随着植物死亡,这些汞被吸收到土壤中,并最终被冻土层锁住,形成一座“汞库”。如今,随着冻土消融,这些汞被逐渐释放到环境中,成为
名为“音感”的机器人,可以通过多个麦克风感知物体的形状、材质,甚至还原物体内部的构造。例如,通过摇晃装有骰子的盒子,这种机器人能够准确计算出骰子的点数和形状。人类通过用手指轻敲桌面产生的声音感知桌面的质感,这点“音感”机器人也能做到,并且还能通过敲击的声音,构建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就像给物体做CT扫描一样。这种“用声音感知世界”的机器人拥有一只精巧的四指机械手,每个指尖都装备了高灵敏度的接触式麦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200种蚂蚁会培育食用真菌。蚂蚁和真菌的友谊可能起源于 6600万年前的一次大灾难——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全球植物光合作用暂停。这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个灾难,但对于身为分解者的真菌来说,大量死亡的动植物遗骸意味着充足的食物。 科学家通过研究蚂蚁和真菌的基因,发现这种共生关系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科学家猜测,在此期间大多数“受益者”真菌主要分解地面上的落叶,这为
2021年,赣州梅林镇建筑工地意外出土了迄今发现体形最小的非鸟类恐龙蛋化石。 这六颗微小的蛋化石被命名为“赣州迷你蛋”,其年代可追溯至约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每个“迷你蛋”只有葡萄大小,其内部结构几乎被完美保存。其中最小的蛋直径仅 2.9厘米,刷新了非鸟类恐龙蛋的最小纪录。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蛋可能属于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一种双足站立、主要食肉的恐龙)。 恐龙蛋虽小,但是最后长成的恐龙
一句话科普
大短角蜥蜴身材短小,却能在面对威胁时从眼睛喷出一股血流,最远可达1.5米,迷惑捕食者,争取逃生机会。狗、土狼和狐狸等都会因此血流而摇头,并放弃捕食大短角蜥蜴。虽然大短角蜥蜴的这招能起到奇效,但代价是要牺牲大量血液。 大短角蜥蜴的血液中含有一种有毒化学物质,它源自蜥蜴所食用的有毒收割蚁。虽然这种物质对蜥蜴无害,但会对大短角蜥蜴的天敌造成强烈不适。此外,大短角蜥蜴还拥有其他防御手段,例如能够进行
1181年,一道奇异的光芒在仙后座附近闪耀了6个月,随后神秘消失。这颗新星,被我国的古代观测者记录为“客星”。《宋史·天文志》中记载:“淳熙八年六月己巳,客星出奎宿,犯传舍星,至明年正月癸酉,凡一百八十五日始灭。” 近千年后,这颗神秘“客星”的残余物终于在1956年被美国帕洛马天文台追踪到。科学家经过详细的分析和验证,直到2024年才得出结论。 超新星遗迹 Pa 30,被称为宇宙中的“蒲公
在红海的某片水域,科学家揭示了一个不寻常的海底联盟。章鱼和某些鱼类竟携手捕猎,展现出非凡的社交与合作技巧。科学家经过长达 120小时的水下观察,记录到 13个跨物种小队协同作战、共同围捕猎物。 鱼类发现猎物会提醒章鱼,而当猎物进入鱼类无法钻入的小缝隙时,章鱼会发挥它们无孔不入的优势,把藏身缝隙的猎物赶出来,让守候的鱼类有机会下手。这种配合不仅帮助鱼类捕捉到它们平时够不着的猎物,也让获取食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在月球上建房子,首先要解决的是就地取材的问题。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介绍,我国科研团队已经用模拟月壤烧制出了月壤砖。月壤里的矿物成分很复杂,各种矿物熔点不一样,要确定一个最佳的温度段来烧制出达到建筑材料强度要求的月壤砖,非常不容易,需要尝试不同的烧制方案。 目前,人类还没办
纸张,看似柔软无害,实则暗藏锋利。显微镜下,纸张边缘粗糙如锯齿,其硬度和不规则边缘能割伤皮肤。与金属刀片不同,纸的粗糙边缘割伤皮肤后会形成不规则小伤口,这也是被纸割伤格外疼痛的原因。 科学家发现纸的厚度是造成人类被割伤与否的关键。太薄的纸张会弯曲,太厚的则太钝。研究指出,约65微米厚的纸(如某些杂志页和点阵打印机用纸)最易割伤皮肤,是因为这个厚度的纸张在保持足够锋利度的同时,还能在施力时维持自身
在长江流域,古老的中华鲟正面临生存挑战。然而,2024年10月1日,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在崇明基地创造了奇迹,首次成功孵化出了第一尾中华鲟仔鱼,截至10月8日,该幼苗身长已达18毫米,随后几天,近5000尾中华鲟仔鱼陆续成功孵出。 这项突破源于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自2021年启动研究,2023年底组建攻关团队,他们克服了亲鱼体质不达标等难题,通过改善饲养条件和水温调控,终于在20
在神秘的深海中,一种叫作栉水母的生物展示了一种惊人的“合体魔法”。栉水母虽然看起来像水母,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生物。最近,一位日本科学家在观察中发现,两只受伤的栉水母竟然能够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双头双尾的“怪物”。 科学家将这对奇特的栉水母带回实验室,发现它们不仅外表合体,连神经系统也融为一体,能够控制整个身体。更神奇的是,它们还能共享消化系统,一只栉水母吃的食物可以通过共享的肠道流向另一只的肛
生老病死、不能返老还童,是动物王国的普遍规律。科学家推测,只有很少数物种能脱离这一规律。在这些能返老还童的物种里,最著名的是灯塔水母,它能从成年的水母形态返回幼体的水螅虫形态。 意外的大发现 最近,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时发现,水箱里的一个成年栉水母竟然消失了,但多出了一个栉水母幼体。因为怀疑这个幼体可能就是那个失踪的栉水母,所以科学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以图在受控条件下能复制这种返老
在新西兰的奥塔哥山上空,几十年如一日地出现形状相似的云朵,虽然并非每天都有,但当地人经常能在同一位置看到这种独特的云朵,并称为“宠物云”。每年在特定时段,云团都会在奥塔哥山脉的上空聚集,形成悬挂于山脉之上的独特形态,成为当地的一大自然奇观。 “宠物云”的形成与奥塔哥山脉的特殊地势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当地的山脉地形和气候模式创造了一个适宜云朵聚集的环境。当潮湿的空气从海洋上方吹向山脉时,空气被
新疆,这个“离海最远的地方”,海鲜运输和保鲜面临挑战。从江浙沿海地区运输海鲜到新疆,单程平均运距超过2500千米,运输时间可能超过一周,具体取决于运输路线和方式。因此,运输费用也较高,尤其是空运。然而,新疆的水产养殖业找到了新出路,特别是在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和青蟹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现在,新疆人民无需依赖长途运输,也能享受到各种海鲜了。 2024年春季,新疆和田县从江苏引进了3万吨蟹苗,
东非国家肯尼亚的察沃国家公园栖息着约 1.5万头大象,这些大象在寻找配偶、食物和水源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农作物的芳香吸引到田间,啃食、踩踏、毁坏农作物。如何在不伤害大象的前提下驱赶这些庞然大物成了一桩难题。 从 2007 年起,肯尼亚的一些科学家在察沃国家公园周边的一块试验地周围立桩,安装蜂箱。在2014-2020年农作物生长最旺的季节中,试验田一共发生了3027次大象靠近农田事件,但得益于蜜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南峰国家公园的尖峰石阵,是全球最大的风蚀石灰岩带之一,其长度超过 1000千米。手指状尖峰石是岩石被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喀斯特地貌。对于探究远古气候和环境来说,这些岩石能提供重要的线索。然而,怎样对这些岩石进行年代测定,一直是个难题。 地质钟表 这些尖峰石中包含富含铁的小结核。这些小结核就好比地质钟表,这是因为由微量天然铀和钍元素持续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氦会不断被铁捕获,通过对
距离地球大约41光年的TRAPPIST-1,是一个令科学家瞩目的恒星系统。该系统中有7颗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其中好几颗位于母恒星周围的宜居带内。这颗母恒星是一颗超低温红矮星,它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它可能提供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TRAPPIST-1出众的条件,让众多科学家猜测其可能具有生命(甚至高等文明)。近日,一些科学家对TRAPPIST-1测试了一种新的地外文明信号探测方法——探寻
神秘的暗物质 从字面上理解,那些黑暗、不发光的物质都可以叫暗物质。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暗物质”。 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观察天狼星的运动时,发现它的轨迹呈波浪形。他猜想,可能有一颗看不见的星星与天狼星组成双星系统。这颗看不见的星星在当时可以被视为那个时代的“暗物质”。后来,随着望远镜观测能力的提升,人们发现了一颗叫天狼 B的白矮星,它是天狼星的伴星。另一个例子是海王星的发现。当
“水逆倒霉”是迷信 “如何度过本年度最强水逆?”某短视频平台上一段教人在“水逆”期间逢凶化吉的视频,在发布后24小时内收获3.2万个赞。按照100∶1的观看点赞比推算,这段观点偏颇、缺乏科学依据的视频竟然能让300万网友关注。网友们还竞相留下“双子座这段时间嘴巴闭紧一点”“巨蟹水逆退散”等祈福评论,评论区俨然成了祈福区。 “水逆”即“水星逆行”。古代西方占星家观察到,水星运行轨迹通常由东向
你敢相信吗?南极可能快要变成个“大菜园子”了!我们印象中的南极,是一片终年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然而最新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极的绿植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科学家发现,在过去35年里,南极洲的某些区域植被面积竟然增加了近 14倍。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地球上最冷的大陆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生态转变。 从冰天雪地到“绿意盎然” 英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分析了 1986年到2021年间南极半岛的卫星图像。这些图
脊椎动物是人类最早接触和了解的一类动物。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尽管人类对这些动物的偏好不一,但绝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哺乳动物,尤其是作为宠物的猫和狗。除了哺乳动物,颜色鲜艳的鸟类和鱼类也深受人们喜爱。而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大多数人会有厌恶或恐惧之感。 人们往往因为缺乏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了解,以及受到它们并不美观的外表的影响,对它们产生厌恶和恐惧,并形成一些
宁静的小树林,遍地枯枝落叶。捕虫的网兜扫过,沙沙作响。微风吹动我们的发丝,也让一根“树枝”迎风起舞。不仅如此,这根“树枝”还跟随网兜的节奏左右摇摆,甚是可爱。但其实,广西粗棘 (xiū)才是这根细长“树枝”的大名。 广西粗棘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竹节虫目长角棒蝇科粗棘 属,是一种体形较小的竹节虫。目前,粗棘 属共有 6个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及越南,广西粗棘 是广西地区仅有的该属物种。 会
19世纪30年代初,年仅22岁的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小猎犬号”双桅横帆船,开启了一段被后人不断传颂的环球科考。在一次远离大陆的航行中,他惊奇地发现,这艘孤独航行的帆船上,竟布满了阿根廷特有的小红蜘蛛。在日记中,他记录了他对这些小生灵来源的困惑:“我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这里离最近的陆地也有 60英里(近100千米),所以我猜测它们是凭借风飞过来的。” 科学家对这些蜘
在自然界这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群非凡的捕手——食肉植物。普遍认知中,食肉植物的食谱可谓“万物皆可吞”,只要哪个倒霉的小虫子误入“陷阱”,就难逃被消化液“洗礼”的命运。然而,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一种特立独行的食肉植物却告诉我们,它的菜单其实并没有那么随便。 这位“挑食”的精致食客就是白环猪笼草。它是一种低地猪笼草。白环猪笼草的捕虫笼颜色不一,有绿色、红色、黑色等。但无论是哪种颜色,它
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是古老的植物类群,在地球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苔藓的知名度却远不如蕨类。 提起蕨类,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桫椤(一种树蕨,曾经是恐龙常吃的食物之一),每年春天我们能在菜市场中见到的蕨菜,还有那干枯后遇水就能复苏的“九死还魂草”,这些植物都属于蕨类。但苔藓呢?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两种苔藓的全称。 苔藓植物的前世 一些科学家认为苔藓由藻类进化而来,而另一些科学家认为苔藓由蕨类植物退化而
“减肥没有那么容易,每一块肉都有它的脾气。”在这个美食无处不在的时代,减肥似乎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拉锯战。也许你可以在白天不碰火锅、炸鸡、麻辣烫,然而到了夜晚,意志力却往往败给烧烤和手机屏幕里的各种“吃播”。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边吃边瘦?还真有。近年来,轻断食备受追捧,因为这种方法不用费脑子计算摄入的热量,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自由进食,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达到减重目标。 什么是轻断食? 轻
近日,友人赠送了几只青蟹。看着鲜活的大螃蟹,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我忍不住想通过CT来看看青蟹和大闸蟹的内部结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是吃青蟹划算,还是吃大闸蟹更划算。本次扫描使用第三代双源 CT进行。 “身世揭秘”——青蟹和大闸蟹如何辨识 在“吃货”眼里,青蟹和大闸蟹都是餐桌上的绝佳美味。但从生物学家的视角来看,它们二位可谓身份迥异。青蟹和大闸蟹虽同属甲壳纲,但“门第”不同:青蟹归属于梭子
关于螃蟹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礼》中,其中提到周天子食用“青州之蟹胥”,“蟹胥”即蟹酱,这表明早在周朝,螃蟹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食材。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上海青浦的崧泽遗址、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时发现,我们先民的食物废弃物中有大量的河蟹蟹壳。 螃蟹脱壳 对一只螃蟹来说,在它的一生中,只有勇敢地连续几次脱壳而出并存活,才能够繁殖后代。因为蟹壳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在新壳长出来之后,老壳必须抛弃
1898年,游弋在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的乌干达铁路工地附近的两头巨大无鬃狮——察沃狮,成了铁路工人的噩梦。它们在夜间频频袭击铁路工人营地,酣睡的铁路工人被冲进帐篷的狮子一口咬住脖子,甚至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失去了意识,最终命丧狮口……据估计,两头狮子至少夺走了30多条人命,它们是人类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两头“食人狮”。最终,在一个20人规模的武装队伍的协助下,人们艰难地捕获了两头“食人狮”。 如
自然界中乙醇很普遍 随着开花植物产生的花蜜和果实被酵母发酵,乙醇(酒精)在大约 1亿年前就很普遍了。如今,整个生态系统中依然普遍存在乙醇。尤其是在潮湿的热带地区,自然界中全年不断产生乙醇,乙醇含量也最高。典型情况下,果实天然发酵产生的乙醇占果实体积的 1%~2%。但在一些地区,比如在巴拿马地区,这一占比可达 10.2%,这是因为这里的果实成熟度非常高。 有证据表明,早在酵母发酵
收集苔藓
知识桌游 游戏玩法 石头剪刀布,胜者先掷骰子,根据骰子数字前进步数,走到“纤维小知识”幸运格,可以获取一点幸运值。如果不幸落在炸弹格上,则需要根据对应的数字完成“逃脱炸弹挑战”中的相应挑战,或者可以选择消耗一点幸运值来免疫本次炸弹。 逃脱“炸弹”挑战 3:倒退 3步。 13:冰封(暂停一回合)。 20:前进 2步。 25:对方后退 5步。 32:回到起点。 40:冰封(对方暂
偷盗这种行为不仅只存在于人类社会,在动物王国里也屡见不鲜。一些动物们可能会为了获取食物或生存资源“偷窃”其他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比如聪明的灵长类动物、鸟类和某些食肉动物,它们可能会因为玩耍或社交互动而偷盗。对于某些动物来说,偷盗甚至是一种学习得来的行为,可能是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或者是与其他动物和人类的互动中学到的。
鼠妇,俗称“潮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等足动物纲,常见的西瓜虫就是一种鼠妇。其实,鼠妇的品种繁多,其中一些的美丽程度让人惊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起一些不常见的鼠妇品种,它们好养、好看、好繁殖,因此深受虫友们喜爱。 熊猫王鼠妇 熊猫王鼠妇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的等足目动物,个体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 20毫米,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外来物种,主要分布在泰国、柬埔寨等国家或地区。这种鼠妇因其独特
引力能 卡瑟·奥利弗是引力能商业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的工作是奔赴宇宙深处,为公司寻找最佳的引力能采集点——通常是黑洞或中子星这样的极端天体,这些地区的极端引力能可以让引力能商业公司以几乎零成本合成反物质——目前该文明能够利用的最高效的能量形式。仅仅4千克反物质就能驱动一个500人的飞船穿越一个星系。 危险?是的,这工作总带着点致命的刺激,但无论如何,卡瑟从没想过这一次会是他的最后一程。这次